第1章 七星倒轉(1 / 2)

[[[CP|W:250|H:190|A:C|U:http://file1./chapters/20105/30/1595143634107787902187500400405.jpg]]]湖南人民的母親河湘江西起桂林北六十公裏興安縣白石鄉石柱村一裏外山崖一角,有一青石碑兀立水邊。碑連底座高兩米,上有湖南大家

黃永玉手書“《湘江源》”三個大字。左下落款為“湖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瀟湘晨報、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人民政府,二00五年四月十五

日立。”石碑有《湘江源碑記》,全文如下:

八百五十六公裏湘江,肇源於此。白石近峰,溶洞山溪,出即稱白石河,接海洋,有此而後有三湘。靈渠分水,勾漓江,入瀟湘,北歸洞

庭,納支流一千三百餘條,挾年水量七百二十二億立方,全流域九萬四千六百六十平方公裏,日夜江聲,恩澤不斷。永、衡、株、潭、長,星

燦其間;耒、淥、祁、蒸、涓、漣、溈,霧列兩岸。一帶串起湖南精氣,千流哺育血性兒郎。湖湘兒女,飲水思源,溯江而上,銘文抒懷,勒

石明誌,長流自有湧處,富水豈失來源,保護母親河,流一滴,思一滴,流一日,思一日。

碑記左下附湘江源頭水係結構示意圖一幅。北魏酈道元之《水經注》載:“湘江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始安為桂林舊稱,陽海山即今之

海洋山。自古以來,湘江溯源,始終沿海洋河而上。今番儀器測定,白石河長六十九公裏。比海洋河長十一公裏更比南源西波江長十三公裏。

按“河源唯遠“之普世準則,白石河乃湘江真正源頭,已成定案。

石柱村旁,新立一乾隆三十七年古碑,字跡已經模糊,依稀能辯,其略雲:“湘為中華著名之水,穿行湖南,故湖南曰湘省.其在東者,

出自白洞石梯村之近峰嶺。”白石河直奔靈渠鏵嘴,自此湘漓分派,三分南下,七分北上,浩浩蕩蕩,涵澤湖南全境,奔八百裏洞庭而去……。

在美麗雄壯的湘江邊上,有個叫江河的古鎮。為什麼叫江河呢?江指的是湘江,河指的宜水河。是宜縣境內無數小溪彙聚而成的小母親河

。宜水流過17個鄉鎮最後從江河的老街邊上注入湘江,此段湘江的水麵也由此變得更加寬廣雄壯。由於宜水注入湘江時衝擊而產生的漩渦,使得老街前麵一小半的湘江水都是倒流的。也叫回流水,發大水的時候由上流衝下的枯樹爛箱什麼的到這就不走也。倒也讓老街上的人們發了點小財。大江長河相交成丫字形,老街就在V字裏麵。風水中為龍蛇合一,長流久遠。

為什麼要叫老街呢?現有700多年曆史了,於唐朝玄宗年間建成。街寬半丈,長半裏有餘。有300來戶人家。街上的房子很有特色:青石為骨,鬆木為膚,土磚為牆。下方為大青石打磨成方條形,用糯米漿加石灰的粘貼如整體。上刻有花鳥魚蟲,麒麟玄龜,主體為木製閣樓,日月星辰繪製於上。簷角雕有虎吼。威鎮四方。

屋脊高高拱起,雲紋蝙蝠聳立。端是精美絕倫。牆為土磚砌成,土磚用上好黃泥和水,用木框竹弓拉製而成,每塊重達20斤。磚內置有稻草為筋,陰幹方能使用。屋頂都為青瓦蓋成,夾加數塊鋶璃瓦以透光線。樓高不過三層,多坐南朝北,冬暖夏涼。

如從上方看老街其形如船,成合圍之勢。街道用無數不規則的大青石板搭成,石板之間有隙,可掀開。當石板下的地溝被堵後以方便清溝。屋簷下的石板已被無數歲月滴下的雨珠滴成無數個大小深淺不一的石坑。老街邊上的河岸高三丈成梯型,坡度不大。栽有橙子,梧桐,柳樹,更有無數芳草灑落其中,緊緊護住河岸已防泥土被洪水衝走。老街建有四個碼頭,碼頭由下自上依次名為“正大光明”。碼頭都為青石砌成,每個碼頭都有81個台階合九九之數,其中正碼頭由石塊鋪成直達江中央,以便旱時取水。河對岸和下流都是青綠的高山。真是青山秀水,人傑地靈。

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美麗而古老的老街之上。

“胡老爺,您兒媳婦就快要生了?”。

“哈哈!!是呀,我家長房長孫就快要出世了。”

“恭喜恭喜,要請我們喝酒啊!”

“一定一定,你們都要來啊!誰都不許躲。”

說話的是鎮上最有權威的胡老漢,名虎字觀星今年60有3,早年讀過私塾,後跟叔父學打獵。18歲被征入著名飛龍軍,當了個押糧草的小兵,一次運糧被金兵伏擊。部隊死傷一大半,領頭的小校也死了。隻見胡虎他抄著一把長刀,帶著同夥70多人退守在一個小山坡上硬是用大刀長槍頂住了200敵軍的攻擊,直到援兵到來。救後身上大小傷痕10幾處,都是身前受傷。此役他斬殺敵兵43人。被飛龍軍的龍飛讚稱為胡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