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章:武仙至尊(1 / 3)

汪洋大海之中有一片寬廣無垠的大陸,因其被群山分割為九個區域故名九州。

九州大陸的上古時代充斥著各種洪荒異獸,它們無止境地殺戮、吞噬著原始的人類。於是乎,始皇登泰山之巔向天祈願,遂得神劍“軒轅”。

軒轅劍正麵刻修氣之術,反麵篆體戰之法。始皇將兩者合二為一取“止戈”之意稱為“武”,用其教授天下萬民,伐洪荒諸般狂獸,終王霸於九州,建天啟大夏帝國。這便是武仙這個群體最早的來源。

武仙雖起源於始皇大夏時代,但其真正得到發展、傳播卻是在戰國時期。

相傳始皇建立大夏帝國後,分封了九王十八公。而始皇沒後百餘年間,這二十七個割據勢力便是漸漸壯大了起來。於是天下出現了一種主弱臣強的局麵。最終,在夏末帝帝紂朝,各路諸侯以主上昏庸帝室無道為由,兵發首都洛陽夷滅了皇室宗族,滅亡了夏帝國。戰國紛亂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戰國時代,顧名思義即是以各國戰爭為主旋律的一個時代。齊、楚、燕、趙、魏、韓、晉、秦、越,以這九王為首各個諸侯國間展開了一場持續了萬年的大混戰。在此期間各國為了最終稱霸天下不約而同的將本該封藏的武仙修煉之法傳給了臣下,這也就締造了“百家爭鳴”的局麵。

武仙的修煉功法以及施展修得真氣的武決皆源於軒轅劍所篆刻之文,“無字天書”。始皇曾將此密文傳閱二十七路諸侯,誰料二十七諸侯竟是各有所得,竟一人悟出了一套修煉功法。始皇這才感到了武仙之學的博大、奧妙,進而下令各諸侯嚴守功法不可使其流落民間以免招致天下大亂。但隨著戰國時代的序幕拉開,各諸侯國都是以如何傾軋、征服對手為第一要務,那裏還記得先史聖皇的遺訓。各諸侯宗室皆是紛紛將其先祖所悟得的功法授予手下的士族以圖壯大自己,也就造就了“因戰而武,武又助戰”的惡性循環。而一些功法便是在戰亂之中由於某些原因偶然落到了平民手中,其中的一些有識之士便也是開始著手修煉,想要憑借武仙的身份、實力在亂世之中有一席立錐之地。不過,流落的功法當中有一些完好無損,也有一些卻是殘缺不全,更有甚者隻剩得了隻言片語。而那些得到殘缺功法的人倒也是大膽,竟憑借著臆想胡亂摸索著自成了一派。於是乎,便造成了諸子百家各執一詞的局麵,這便是武仙發展史上的“百家爭鳴”時期,為後世不少宗門、勢力奠定了基礎。雖說百家之言不盡相同,但有一件事卻是百家一致得出了結論,那便是武仙修煉的階段。

武仙分為士、將、伯、爵、侯、公、王、帝八階,每一階又分為九級。這級與級之間差距尚且不太,也方便邁進。但武仙修煉,差一階便是天囊之別,修煉難度也就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武仙之中還有極其特殊的一階,那便是“尊”。“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淩駕於眾人之上者便是尊。“武尊”這一至高之階並非由功法高低、修煉長短決定而是另有契機,而這一契機的秘密至今也無人能準確的說出個所以然。八階頂點的“武帝”尚還有個鳳毛麟角,而武尊……不要說百年一代就是持續了萬年之久的整個戰國時代也隻出現了一位。也正是這僅此一位的武仙至尊於泰山之巔召集九王十八公,挫敗二十七國高手,迫使各國訂立了“封禪之盟”。自此後雖然小規模的衝突時有發生,但那種動輒百萬人的戰爭卻是不曾再有,戰國時代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戰已止而武不息,武仙之學已經在萬年的亂世之中融入了人類社會的基層,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有鑒於此,初代武尊便秘密地創立了“縱橫家”,一個旨在憑一己之力左右天下大勢的宗門。此門雖然極為隱蔽但一些傳言卻也是不脛而走,因此不知何時天下便傳出了這樣一句話,“合縱連橫兮,鏖戰四方。尺寸之間兮,博弈江山。一怒諸侯懼,安居天下平。”如今又是一個萬年之後,就當眾人皆以此為笑時,豈料“縱橫武尊”卻又是橫空出世。

“劍尊”衛僚,他五歲被收入縱橫門與劍邂逅,十五歲達武侯之境,二十五歲便是登臨“武尊”。這種變態的修煉速度已遠非“天之驕子”可形容,隻有“怪物”一詞才算恰當。而且這樣的怪物當下卻還有著另一位,那就是“魔尊”,童重。

童重,生於秦國皇室,雖貴為皇子但其母卻是一介姿色平平的普通宮女,他的生命來源於皇帝的一次酒後亂性。童重的幼年受盡了皇室眾人的欺辱,他的母親則因無力保護自己的親骨肉而憂鬱至死。這番境遇也就造就了童重日後的那股信奉力量為“絕對”的魔性。

六歲那年童重在躲避其它皇子追趕時誤入秦宮禁地,方才在九死一生後得到了改變了他命運的奇功,縱橫家的“霸道連橫”。說起這門功法當真是功如其名霸道無比,不僅精盡神速,而且不像其它一些速成功法一般在實力上有所衰減,倒不若說更為強大了一些。正所謂一份幸苦一份工,如此霸道的功法修煉起來,個中危險自然也是無比巨大,幾乎每進一級都要在那鬼門關前闖上一遭。問天下何人敢修煉此功?隻有童重而已。他不僅煉了而且還一次又一次地闖過了生死劫,年僅十四便達武侯之境,精盡速度竟是比衛僚還要早上一年。想必魔尊日後的那種傲視天下的氣概便是由此而來,試問一個連自己的生死都能漠視的人,這天下還有什麼能夠讓他放在眼中。於是便有了震驚天下的“秦宮一夜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