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聞寶藏 第一節 神秘的八寶琉璃鑲金硯(1 / 3)

引子: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滿清軍隊由攝政親王多爾袞率領,共4.5萬八旗兵,9萬壯丁,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軍山海關內、攻占京師(今中國北京)。各親王、八旗旗主及滿清顯貴,紛紛主張將搶掠的財寶送回關內,安心享樂。攝政親王多爾袞痛斥偏居一偶的短視諸親貴,繼續督兵進攻中原。私下,卻安排心腹手下,秘密在關外營建寶庫,以防日後一旦戰敗、被漢人驅逐,留做後世八旗子弟再次東山再起之用??????

第一節神秘的八寶琉璃鑲金古硯

2010年北京我,關天勝,大家都喊我“大勝”。

在北京開了幾年的出租車,現今兒油價越來越高、道路越堵越死、錢越賺越少,這不,剛上二環,又堵上了。

“傷不起呀、傷不起??????”正鬱悶著,我的手機又響了。

“喂,夥計,又在哪‘宰客’呐?”手機裏傳來李槐的聲音。

“你丫又滿嘴噴糞,我可是首都模範出租司機,這年頭打著燈籠都難找。”

“切!吹,你接著吹!再吹就起沙塵暴了。”

“鬼子,今兒又賺翻了吧,我怎麼聽著聲音都帶著喜氣。你鼓搗那些假古玩,又蒙了幾個暴發戶?我家後院還有把舊藤椅,明兒貼上個黃花梨的商標,幫我賣了吧,五五分賬就成。”

李槐和我是發小,小時候不認識“槐”字,就省略了一部分,喊他李鬼,後來叫得順口,就直接喊鬼子了。我這發小,人如其名,鬼精鬼精的。古玩收藏一“火”起來,鬼子便走南闖北,專往鳥不拉屎的山溝溝裏鑽,淘弄了不少明清的物件,著實地狠狠撈到了第一桶金。後來,看看市麵上正經的東西不多了,就在潘家園盤了一個門市,整天候在那零敲碎打地鼓搗那些說不上來路和真假的收藏。行情好的時候,也能逮著個土財主、蒙兩個暴發戶。用鬼子的話說,一月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我說鬼子,上個禮拜我在後院埋了兩串刀幣,這一禮拜天天往那坑裏澆尿,估計也漚得差不多了,挖出來保準都是新鮮的銅繡,明兒我給你起出來,拿去蒙蒙老外,咋樣?”

“大勝呐,我滴勝哥呐,我就別沒事變著法的擠兌我了。現在老外比賊還精,比我還懂行。嗨,你開到哪了?”

“剛上二環,堵著呢。”

“才3點多就堵了?!到5點高峰就挪不動窩了。算了,別開了,出來喝點小酒,兄弟給你瞧個好東西。”

“成,一會老地方見。記著叫上王半仙。”

“那是一定。還有事要向半仙老爺子請教呐。”

古人說,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王半仙剛剛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要論關係,半仙和我們亦師亦友。早年,半仙當過民辦教師,那時還沒半仙這個稱謂,那時叫王雨綸,王老師。後來,王老師變成了王編輯,在一家三流報社編輯組稿。再後來,也倒騰一陣子古玩玉器之類的。王雨綸一直以知識分子自居,即使下海經商,也走文化路線,在潘家園兌了一個臨街的門市,起名“鬆濤軒”,專門賣古籍、古典、舊書,其中也不乏有些市麵上失傳的孤本。那幾冊孤本,王雨綸像命根子似的護著。鬼子曾軟磨硬泡、軟硬兼施、曉之以利、動之以情,勸王雨綸轉手給他,耗了兩個多月,王雨綸就是不吐口。氣得鬼子瞧著滿屋子的線裝書,眼睛都綠了。我一直擔心鬼子一氣之下,放把火把王雨綸的“鬆濤軒”給燒了。

用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來形容王雨綸一點不過。什麼占卜術數、陰陽五行、風水八卦,說得頭頭是道。隨便什麼物件,到了王雨綸手裏,都能說出個曆史淵源、個中典故,大概脈絡清晰得跟親身經曆似的。正史野史更是信手拈來,如數和家珍。時間長了,我總有種錯覺,這王雨綸好像古代人穿越來的。鬼子更是直接送了王雨綸“半仙”的雅號。

不過,我和鬼子真正的受益匪淺。特別是鬼子,幾乎就是現學現賣,經常是頭晚上聽王半仙講,他還閑人家嘮叨。第二天他就滿嘴吐沫星子在自己的攤子上白話,唬得外行人一愣一愣的,他的那些真假古玩,賣的也就比別人好。以至於,鬼子再問什麼,半仙就嚷嚷沒天理,聽他說話要按小時收費。

幾乎每周,我都要和王半仙、鬼子聚在一起,潤潤小酒、品品小菜,聽聽王半仙神乎其神地侃上小半夜。人生很短,自得其樂。

王半仙和鬼子都喜歡吃爆肚、涮羊肉,大柵欄邊上的“清鑫閣”酒店也就成了我們的“據點”。一來二去,大家相熟了,清鑫閣的老板常給我們留出清靜的包房,聽憑我們一醉到打烊,不時的還會加上兩個可口的小菜。王半仙管這叫“鬆濤夜話”,鬼子一臉的鄙視,“喝酒就喝酒,頂多就是狐朋狗友在一起侃大山,王半仙書看多了,迂腐!”

位於大柵欄東側的“清鑫閣”,據說是家“百年老店”,反正現在市麵上的百年老店多如牛毛,一抓一大把,也沒人去教那個真,隻要價格合理、美味實惠就成。清鑫閣占地千多平米,3層樓,50多個包房,門口6。6米高的牌坊門臉,雕梁畫棟,朱漆的對開大門,兩側掛滿了大紅燈籠,店門口距臥兩個2米多高的大石獅子,如果門口再站上兩個帶刀侍衛,打眼一看,就像一個古代的王府或衙門一般。酒店門口站的是兩排身材高挑、火辣、滿清格格打扮的迎賓美女,不過也算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