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上)(1 / 3)

大清光緒三年,山西大旱,各地存糧銳減,民間怨聲載道,生靈塗炭。不過幾月,餓殍遍野,大量難民開始出逃,一時間整個山西猶如人間地獄,活物少、死物多。據記載,光緒三年的七、八月間,旱魃之域便已村村落落出現斷灶人家。先是爭食草根榆皮,肚子雖暫作填充,但久而麵腫,腫消即死。待此等代備用品掘剝殆盡時,人們又不約而同捧起了觀音土,其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腹脹且墜,最後腸斷肚裂。孩童或棄於道,或為父母擲於溝,哭嚎哀乞,慘不忍睹。十冬臘月,更有人或割屍果腹,或枕屍嚼腐,或肢割股肋佯稱豕羊肉,或將餓殍懸於殷實之門將頭顱扔進富家內索要吃食。四年正二月間,饑民急,有抱人頭而生食者。獨行者一出城門便了無蹤跡。後見門外之人折骨以為薪,煮肉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所食。而食人者也不免數日後麵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斃喪。此時,滿門絕,全村絕者已不計其數。汾西十二萬人隻餘兩萬,霍州二十一萬人隻餘六萬,安邑二十六萬人隻餘六萬。芮城環城數十裏絕少居民,城內集鎮十人九穿孝。沁源垣曲秋禾已種,收獲人已盡死,夏縣人有備牲畜往垣曲收無主之禾者。平定、陽城、隰州多以鐵爐為業,此間工匠俱無。

民間雖已成地獄,然而一眾大戶富戶仍然不願意開倉放糧,隻待朝廷賑救。有一些特別富有的土豪,還會請戲班或者養一些戲班在家中打發無聊的時間。

高德昌,年過知命,喪偶,保德州人,德來昌戲班的班主,班中有兩位當地名角,前前後後總共四十多張嘴靠他吃飯,遭災之前,德來昌在當地已經是名聲雀躍,高德昌本以為如此下去再過幾年就能安穩的收山。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高行知很是讓他滿意,戲班子交給大兒子他是絕對放心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雖然不學無數,但是心地善良,常接濟窮困幫扶老弱,高德昌心裏十分安慰,別人家的後代,考個貢生就開始吃喝玩樂、紈絝跋扈,自家這三個兒子,雖然沒有功名在身,起碼不會愧對祖宗,看起來也不會敗光自己打拚的這一點兒家業。然而天不遂人願,自古都是如此,光緒爺在位了才剛剛幾年,也不知道山西怎麼得罪他老人家了,以至於老天爺給降了這麼大的災,打破了這一方水土的和美,敲碎了高德昌老爺子的夢。

自從大旱以來,高老爺子的戲班一天不如一天,市井小民死的死逃的逃,大戶們大門緊閉,整天不見一人出入,過去是這些大戶求著他去唱幾出,現在是他求著人家聽戲,用高老爺子的話來說,這就是他自己的報應。今天的太陽似乎又毒了幾分,高老爺子坐在戲班的前廳,呷著茶碗的淡茶,眼珠子盯著前庭外院子裏將近枯死的兩棵大槐樹,腦子裏好幾團的亂麻,怎麼解都解不開。戲班子半年多沒開張了,庫裏的存糧也不多了,這樣的光景,銀子基本沒什麼屁用,能湊起來的都讓老二和老三拿著去口外買糧了,兩個多月了也沒個音信,這倆兒子雖然沒老大那麼實在,但是也沒做過孽,千萬別遇到歹人,戲班子裏是不是該辭些人了......“老爺!老爺!”高老爺子正在和他的亂麻廝打呢,門子手裏拿了個什麼東西滿臉喜氣的從大門衝了進來,正好就落進了老爺子的眼眶子裏。這個門子是戲班子裏最小的徒弟,十幾歲的孩子閑不住,每天練完了功沒事幹就去做門子,高老爺子雖然喜歡這孩子,不過還是要說教說教:“小寶,說了多少遍了,有事不要慌張,做事要穩,要慢慢.......”“老爺,於員外家剛遣人來說讓咱們明兒晚上去開鑼,說是要聽《算糧登殿》和《楊家將》!您看這是帖子!”小寶哪還等的上高老爺子慢悠悠的講道理,趕緊把手上的帖子遞到老爺手裏。“什麼?!你剛說甚?”老爺子接過小寶手裏的帖子,根本不信這是真的。“老爺,於員外家明兒讓咱們去開鑼!”小寶滿臉通紅,在前廳裏手舞足蹈的邊說邊給高老爺子比劃。翻開帖子,上麵除了寫著明兒晚上於府要的曲目,還有的就是於府印信,當然,還有報酬,“酬糧五石”,高老爺看到酬糧後卻是冷靜下來了,不對啊,現在哪家大戶不是守著糧倉,一粒閑米都不出,這於家員外不是傻了就是有要緊事,這大半年也沒叫唱戲,好不容易去求了一次,還被婉拒了,現在愣是給糧讓去唱。高老爺子又掉到自己的麻團裏,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