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張朝兵就親筆寫了一封書信,將這裏的事宜告訴遠在張家村的張國榮和程宜。
連續過了幾天後,在張家村的張國榮和程宜就收到了張朝兵的來信。由於兩人都不識字,而張朝陽和張寶林也在縣城的縣學中讀書,於是兩口子就去請教了同村在家溫書的李含義。而後,張國榮和程宜兩人從張朝兵的來信中得知。張朝兵在今年的殿試中被欽點為探花,而張采女則被封為6品令人,而且被皇帝賜婚給了新科狀元楊君寶的消息。
張國榮和程宜知道後,頓時喜不自禁。於是兩人趕緊前往老宅告訴老爺子和老太太這三個好消息。當張國榮和程宜告訴了老宅的老爺子和老太太,張朝兵中了探花,張采女被封為6品令人,而且被皇帝賜婚給了新科狀元楊君寶的消息後,兩老也是高興的找不到北。
老爺子知道後趕緊帶著張國榮高興的給祖宗燒了香,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至於老太太,可高興壞了,之前張朝兵不僅得了巡撫大人的看重還和他們家結為了親家,已經讓她在這張家村風光無限。隨想到現在張朝兵不僅考取了探花,還讓小妹張采女封為了誥命令人,而且還賜婚給了新科狀元。這下,她不僅可以在張家村風光無限,恐怕在整個縣城中也沒有人比得過她了,她恐怕走在哪裏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而後,張國榮和程宜再回去的路上,逢人就說,自己的長子張朝兵考上了探花和女兒封了誥命即將嫁給新科狀元的事情。過了許久,這三個驚天消息就像風一般的吹散在張家村的各處角落。幾乎人人都知道了,張朝兵考中探花,張采女被封誥命和被皇帝賜婚給新科狀元的事情。
於是,之後,許多的村民都紛紛趕來沾沾張家二房的福氣。
而與此同時,在京城的楊府中,楊夫人知道了楊君寶考中狀元後,被皇上賜婚的消息後。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生氣。楊夫人感到高興的是因為兒子楊君寶考取了今年新科狀元,為他們一家都帶來了榮譽。但生氣的卻是楊君寶要娶的對象竟然是張采女,一位兒時和楊君寶有過瓜葛的農家女子。
不過,楊夫人過後從楊程武的口中知道了,現在的張采女已經不是原來的農家女,而是今年探花的小妹後。楊夫人這才覺得心安,於是楊夫人測底放下心來,選擇接受張采女,畢竟聖旨一下,也改不過來了,還不如痛痛快快的接收了,以免和兒子離心。
之後,張國榮和程宜就被張朝陽吩咐下人準備的馬車,接到了京城和楊府商量張采女和楊君寶的婚事。之後。雙方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兩人的婚事就測底定了下來。
婚禮那天,楊君寶就在京城迎娶張采女過了門,而那天張家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到了京城,於是大家就見證了這一場世紀婚禮。
日子過得很快,一轉眼三年就快過去了,很多事情都跟之前不一樣了,在這將近三年的時間裏,楊君寶的仕途也是一番風順,從七品縣令坐到了6品知府。而張采女的生活也是美滿幸福,每天就是相夫教子。為什叫相夫教子呢,因為他們兩在這三年中,三年抱兩,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