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鑄鼎(1 / 3)

清晨陽光穿過窗戶照在幾案上。幾案上是一塊麻布。麻布方方正正,上麵用黑炭勾畫了好些點點。這些點點之間是一根根線條。

麻布的旁邊是一堆竹簡。青綠色的竹片已經被文火烤幹成淡黃色,一尺長短的竹簡片子都已經整理得幹淨平整。最靠近麻布那一塊竹簡上刻著“天地數五十五”一列字。其他的竹簡都還是空白。

窗戶左邊是門。門外是一塊很大的空地。在空地的北邊有一個土丘,那個土丘下麵是舜帝和他兩個妃子的長眠之地。

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到那個土丘,就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晨祭。悠揚凝重的韶樂又一次響起,隨著嫋嫋青煙向天而去。

韶樂據說是舜帝在祖宗神靈的啟示下,有感於天地萬物的造化而創作的樂曲。

樂曲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種類型的樂器演奏。這種韶樂演奏陣型可以說這是人類最早的大型樂團。

空地中央是六十四個甲士排成方陣正在表演八佾祭舞。諸侯,就是手握重兵的諸侯最高也是也隻能用四十九人的七佾。八佾舞是天子的特權,當然不管是已經升天的還是健在的都可以享受這種最高規格的祭舞。

然後是獻祭。各種草做成的全牛、全羊、全豬被放到祭台前麵的。

接下來是祭酒。第一杯是水,叫做原酒。第二杯、第三杯是醴酒。

軒轅黃帝老師風後製定的禮儀:天子崩駕,國殤三年。

在這裏已經三年了,一千多天,天天如此。不過今天是最後一天。

太陽升到正中央的時候祭祀已經結束了。白衣麻冕白芒鞋的人群開始各自散開,各種樂器、祭祀儀仗都開始有條不紊地收拾裝車。這些祭祀的樂器儀仗都是要放到舜帝家族宗廟保存,還有幾千裏路程,都是需要小心保護的。

夔已經很老了。夔是舜帝任命的大樂官,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音樂大學的校長。不過這個校長的權力是很大的,有用音樂教化天下的責任。

白發蒼蒼的夔指揮祭祀樂隊整整一上午感覺很乏力。幸好整個祭祀樂曲沒有任何的失誤,不然真是對不住舜帝的在天之靈啊。

夔感慨了一下,向舜帝零陵的封土看去。有一個人也沒有動,都站在那裏有些時間了。夔這個角度隻能看到一個背影。這個白衣麻冕的背影身高九尺,低著頭垂著肩。

先前獻祭九尺漢子動作都很是機械。一板一眼渾然沒有一個精力充沛的人那樣行雲流水。

夔慢慢走上前去,一直走到了那個背影的前麵,雙手舉起過額行了一個大禮。正準備開口講話就被這個身高九尺的伸手接住了:“夔叔”

“大王,請節哀。請大王以天下社稷為重保重身體”頓了一下“大王千萬不要再這樣稱呼老臣了,不合禮製啊。”

九尺漢子嘴動了兩下也沒有說出話來,抬起頭來長歎一聲閉上了雙眼。

雖然這塊空地上還有不少的人,九尺漢子突然感覺很是寂寞。看著從小到大一直都稱之為叔叔的人好像從來都沒有那些被抱起來說笑話的樣子,好像那樣的記憶都隻是一個玩笑。

他們對九尺漢子都很禮貌。九尺漢子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隻是感覺有些不舒服。如同舌頭上倒扣了一塊花椒殼,雖然不影響吃飯說話還是讓人很不舒服。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

畢竟身邊的人都可以保持著和自己的距離真是讓人有些不習慣。感覺有些話很想說出來,在喉嚨裏麵轉了很多圈也終究沒有轉出來。

話是沒有說的,就連歎息一聲都覺得很多餘。

都不知怎樣地走回了守陵的屋子,幾案上的東西還在那裏。九尺漢子在幾案前坐了下來,拿起那塊刻了字的竹簡,看著桌上的那塊麻布:“天地數五十五”。

這天的中午是沒有午飯的,必須要在當天離開零陵三十裏以外才能做飯更衣。到了吃飯的地點,飯菜和衣物都已經準備好了。

這時已經是下午時分了。往零陵方向看去都隻能看到群山一片。當然,現在也還是在群山之中。這裏離舜帝的都城數千裏。本來舜帝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最後親自祭祀大海來祈求國泰民安,沒想到百歲高齡的舜帝幾年時間長途跋涉數千裏終究沒能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