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周將赴死(1 / 2)

轉眼之間,力王與胡王便走出了樹林,身後還在燃著煙,躺著人,射著箭。聖人既出手,自要有出手的力量。生物的本性自是優勝劣汰,而人物的高低往往其實就是生死別離。高山為何之高?在於無人能與其平視。深海為何之深?在於無物能與其見底。而高山越來越高,深海越來越深的緣由,便是那一具具屍體墊在了腳下。江湖究竟有多大,恐怕沒有人知道,在這廣袤的土地上,有人的地方有爭鬥,有爭鬥的地方自然便是江湖。

胡王是國王,他也是江湖人,更是無數人仰望的所謂的聖人。那麼既為人,自有七情六欲。胡王沒有怒,因為他已到中年,已是國王,能遇到讓他憤怒的事有,但太少了。但是他也並不介意動手,因為他知道不動手他是回不去的。力王不是國王勝似國王,在那片廣闊的草原上,人人敬奉其為神明。甚至有的遊牧家裏供奉著這位老人的長生牌。他同樣也知道這趟回家的路必定是要動手的。周邊盡數都為軍人,有弓箭手,弩手,騎兵,步兵。數不清楚,前赴後繼的撲來,但結果卻很是一樣的蒼白,隻是一如既往一批一批的迎接死亡。他們一步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腳一腳踩在屍體和鮮血中。

自然,八千大周將士全體覆滅。胡王走過幾步,看向一個吐血不止的小軍士手裏依然杵著的書寫“周”的大旗。那軍士突然眼珠大瞪,張口大喊“大周。。。”,卻是已然提氣不見回氣,就這樣死亡了。胡王拽過軍旗,一把扯下大旗,隨手一甩蓋在那軍士的身上,嘴裏呢喃道:“確實威武啊”。力王笑了一下卻是什麼話也沒說。二人自然也清楚,這才是真正的大周軍士,隻是追求個死得其所。這就是大周雖綿延千年,卻依舊矗立不朽的真正原因。

周朝建立後,經過前五百年的修建,基本州郡已是成型,後期的君王隻是修修建建,但基本的構圖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在地圖上標出各州郡,就會發現是個大大的八卦,而在中間最大的自然是周朝帝都。胡王和力王二人在小樹林出來後,就各自分別。並沒有相互抱拳道一句珍重,甚至連基本的點頭眼神示意都沒有。二人各自屬於不同的王國,二人皆是凡間數萬萬人的信仰,他們可能會有同樣的想法,進而去實施同樣的事情,但是永遠不會是朋友。胡王依舊一步步瀟灑不失霸氣的踱步向東而去,可是卻是一步一尺,一步一丈,一步半裏,步子沒變,卻跨得距離越來越大。力王也是一步一步走著,卻是一步一個距離,兩步還是一個距離。如果有好事者好好測量一下,就會發現步步距離一樣。

至此,八千大周將士全體覆滅。江湖上一直不知該怎麼衡量各個級別的武力,不該怎麼衡量級別內部的高低。曾有劍士飛劍千裏殺人,也有刀者刀劈千丈大山。後來江湖上有個老人,他走在哪裏,哪裏便有爭鬥,他邊看邊跑,最後回到家裏,飲酒醉語道:“世間武夫千千萬,總有頭人丈丈高。破囚真人成聖仙,距離星鬥毫厘間。”於是,人們明白了,但凡高深者,必是氣宇軒昂,一抬頭,已是高空立。於是江湖就漸漸有了傳聞,破囚九段,可飛九百高空,破囚一段可離地百丈。雖說標準有了,可是江湖中人這不是誰沒事就往高空飛,都在江湖飄,誰不知道藏拙,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因此人們還是喜歡看一人一氣間可殺多少人。八千不多,可是隻有大周有這魄力去賭那一線的可能。

胡王出來帝都,穿林越山已然到了東邊第一個州——懷陽州。懷陽州州主是大將軍同時也是郡王李恭,是當今皇帝親叔叔的兒子,隻不過因為不是長子,並沒有世襲親王,反而去邊關征戰,有了赫赫戰功,被封為一等郡王。常年駐守懷陽州。隻不過雖說駐守,卻手裏可調動軍隊並不多,隻有二千,卻也已經不合禮製,不過皇帝陛下心意已決,哪怕禮部那些心懷天下的讀書人也不敢再去反對。帝都與懷陽州中有一峽穀,寬不過兩車,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大好地勢。而這也是那些士子清流們不反對的,或者說反對力量不強的原因。不然大可能就有一兩臣子抬棺死諫,畢竟大周讀書人人人立誌於為國為家,有這重於泰山的死法,還不前赴後繼,如此瘋魔才對的起聖賢之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