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平亂(二)(1 / 2)

在大隋國內,似乎人人都篤定隋軍這次東征一定會得勝班師,即便是保守主義者,也隻認為隋軍會慘勝而回,從沒想過號稱“戰無不勝”的隋軍可能會輸給一個“本應”是大隋屬國的高句麗。

其實這也不能就說那些人沒有遠見,因為自從大隋建國以來,對外戰爭中未嚐一敗,而隋煬帝的決定也無不是“英明神武”,況且高句麗國力雖然正值巔峰,不過單就軍事力量而言,恐怕還沒有當初大突厥時代的鐵騎兵團強盛,大突厥都被隋煬帝一分為二,更何況區區高麗乎!

在大興城內,朝廷上層隻顧著籌劃對高麗人的戰爭,中下層軍官則一個個摩拳擦掌,夢想著在高麗戰場一展身手,出人頭地。

可惜,真理往往隻掌握在個別人的手中,

羅士信恐怕是大興城裏唯一對戰爭抱有悲觀態度的人了,在羅士信的“記憶裏”,隋軍東征高句麗,兵民共動員兩百多萬人,戰馬幾十萬匹,戰船千艘,然而結果卻大敗而回,兵潰千裏,陳屍數十萬。知道歸知道,羅士信也沒勇氣到處宣揚所謂“天機”,否則恐怕仗未開打,自己就被扣個蠱惑軍心的罪名給砍了。況且羅士信現在也並不敢確定隋軍就一定會慘敗,畢竟因為“自己”的到來,曆史軌跡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說不準自己引發的蝴蝶效應就足以波及這場戰爭的結果呢。

在別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時候,羅士信卻在歡快的籌備著自己和小美女長孫無垢的大婚事宜。這一個月來,羅士信除了整天悠閑的在靠山王府和長孫府兩家之間跑,再就是偶爾去看看躲藏在沈家別宅的伍建章父子,生活倒是愜意無比。

這一日,和風煦暖,西都的人們已經能感到春的氣息,沈家別宅前,此刻聚集了好大的一個車隊,滿滿的擠占了大安街近一半的空間。

“沈老弟,孩子們,臨走前,老夫再跟你們道一聲謝謝,如果不是靠山王和你們幾個的幫忙,老夫此刻恐怕還囚困在忠孝王府之內...也或許,已經死了...”

忠孝王伍建章被救出了一個多月,伍建章的名字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伍雲召決定趁楊廣和那些朝臣的把注意力都放在高句麗身上的時候,帶著老父離開大興這個是非之地,畢竟在大興城裏認識忠孝王的人不在少數,一旦走漏風聲,不隻他們父子有麻煩,羅士信等人恐怕也會被牽扯進來。

伍家在老家的祖產早在伍雲召南陽起事時就已經被隋廷查封了,父子兩人也不敢回家鄉,於是沈法興就邀請他們去武康暫住。雖然這月餘以來伍建章的精神狀態已經恢複許多,但身體還需慢慢調理,武康鄰近太湖,氣候宜人,適合養病,況且武康一地就是沈法興的天下,在那裏也不用擔心被官府發現,所以伍家父子便接受了沈法興的邀請,準備今日隨沈家送貨的車隊一起混出大興,趕去武康。

羅士信和江家兄妹今日特來為伍家父子送行,伍建章剛才那話就是對這三人和沈法興所說。

“老哥哥,我沈法興此生最敬重的就是你這樣的英雄好漢,跟我說謝你就太客氣了。你好生在湖州養身子,等這邊的事情一了,老弟我就回去陪您說話。”

“伯父,您不要這樣說,老伯父您忠孝美名傳,我等對您早已仰慕已久,莫說伍大哥是我的結拜義兄,就算互不相識,我們也應該助您得脫苦海。”

“就是呀,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和雲召大哥都是自己人,您老就別說什麼謝不謝的了。”,江洛琪接過羅士信的話茬,道。

“今日大朝會,我父王不能來送您老了,他老人家讓我把這個東西交給您...”,羅士信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塊靠山王的腰牌,遞交給伍建章,道:“如果路上有官兵查問,隻要亮出這塊腰牌,就可以順利過關。”

“嗨,回去告訴你義父,這份恩情,老兄弟我記下了,以後他有用得上我這把老骨頭的地方,伍某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 ...

“老四,你二哥三哥性情魯莽,我不在的時候,你可得盯緊了,可別讓他倆給你惹出什麼亂子來。”,沈法興,羅士信等人一直將伍家父子送到大興城外十裏長亭,臨分別前,伍雲召將羅士信叫到一邊,特意向他叮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