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漢都洛陽。
董卓身著大紅的禮服,頭戴象征一品的七梁冠,站在未央宮正殿的門口,雙眼眯成兩條細長的眼縫,從細縫中透出的冷冽目光,順著寬闊的朱紅色大門,越過了上殿的階梯,
掠過早已並排站在大殿上的公卿大臣,最後停留在大殿盡頭,端正坐在青銅龍案前的劉協身上。
大殿中的眾人全都靜若寒蟬,富麗恢弘的殿堂裏,公卿大臣以及高坐殿堂的九五至尊,在這道寒洌的目光下俱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目光在幼小的身形上停留了許久,眯縫的小眼霍然睜開,哪凜冽的殺意蕩然無蹤,布滿溝壑的大臉上竟然綻開了燦爛的笑容。
似乎要將大殿之中由他目光所帶來的莫名陰霾全都一掃而空,然而大殿中的眾人卻感覺壓力不減反增,殿內仍是靜若寒蟬,一片寂靜的陰雲籠罩在大漢朝堂上,甚至籠罩住了整個洛陽。
臉上留著濃濃的笑意,董卓單手掀開曲裾(位於漢服下方部位),跨過一尺來高的門檻,右手握著腰間佩劍的劍柄,向著大殿大踏步的走了進去,伴隨著董卓進門的動作,哪早已等侯在董卓身後,數百位西涼士卒也在董卓的女婿牛輔帶領下魚貫湧入了大殿。
精良盔甲上的鐵製甲片隨著兵士的運動互相碰撞著,發出了清脆的鳴聲。
見此情景,慌亂的大漢朝臣們頓時交頭接耳起來,而跪坐在龍案前方身著紅綢繪龍衣袍的大漢天子,原本冷汗淋漓的小臉上更添上了幾分蒼白。
董卓大踏步的走上了階梯,走到了大殿的中央,麵帶笑意仰望著在那階梯頂端,龍案之後,局促不安的帝皇,突然拱手一禮,看著這一禮,年僅九歲的大漢皇帝劉協心中一鬆,變得蒼白的小臉上又恢複了幾分血色,劉協看著大殿中央對著自己行禮的董卓,又緊張的看了看那些湧入大殿後,整齊站立在大殿四周的西涼兵士。
小心的開口問道:“董相國今日帶領兵士上殿,。。。不知所謂何事?”漢帝的聲音雖略顯稚嫩,但卻蘊含著幾分平靜,不少大殿上的朝臣們聞言眼中都露出了欣賞的神色,在大殿中央拱手行禮的董卓也抬頭用複雜的目光望向了劉協,但複雜神色僅僅隻在下一瞬間就隱去了,董卓放下了行禮的雙手,挺直了身體,用不帶感*彩的目光注視著跪坐在龍案前的帝皇,直到對方再次顯得局促不安時才滿意地開口:“虎牢關東,十一位諸侯起兵造反,逆賊不思皇恩,竟敢揮師犯王庭,臣董卓請旨剿賊。”
一言驚四座,原本在朝堂上就已經顯得有些慌亂的朝臣們聞言,除了幾位早已知道內情的公卿大員外,其餘的人全都心神一震。
但看著那站在大殿周圍西涼兵士手中長矛上那泛著寒光的矛刃,大臣們又集體的噤聲。
端坐在龍案前方的漢帝,雖然盡力收斂,臉上也掩不住的露出了欣喜之色,董卓仰首看著端正坐在龍榻上,臉上露出欣喜神色的漢帝,左邊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突然冷冷地哼了一聲。
這聲冷哼猶如一道驚雷,響徹在劉協的耳畔,嚇得劉協頭上湧出了一粒粒豆大的汗珠,一時竟然忘了應該如何去應對。
就在這時,太尉楊彪毫不猶豫地站出了文臣的隊列,雙手捧著潔白的玉璧對著九歲的劉協恭敬的一拜:“陛下,臣有話說!”
聞言,劉協如蒙大赦,迅速用袖口抹去頭上的冷汗,“太尉有話,不妨直言”。
楊彪微微挺直身軀,轉身望向身後身著紅服的董卓,“相國大人一手掌控京畿重地,坐擁數十萬精銳帶甲之士,手握雄關,掌管產馬之地又無缺糧之憂,關東之人造反,大人大可直接進軍討賊,如今大人請示朝庭,可見大人對我大漢忠心耿耿,真乃我大漢的擎天玉柱。”
說完這句話,楊彪的臉上帶著毫不掩飾的譏諷之色,一雙漆黑的眸子注視著得意洋洋的董卓,話鋒為之一轉“但今日司空大人帶甲士上殿又是為何?未央宮乃我大漢四百餘年,皇上處理政事之地,大人今日如此興師動眾,竟帶著私兵上殿,究竟要幹什麼!”
臉上的神色微變,看著身前楊彪說話時平靜的麵容,感受著對方那帶著自信的鎮定與從容,以及那一雙猶如深淵一般深邃的黑色眸子,董卓沒來由的感到一陣陣的心悸,而這種心悸轉眼又被一股羞惱所替代。
董卓臉上的笑意消失了,咬著牙看著身前的楊彪,雙手叉在腰上,手指微微的用力。
然後,董卓再次咧嘴笑了,溫柔的眼神,就好像一個溫和的六旬老人注視自己的最小的孩孫一般,特別地深情,尤其是當他察覺出那深邃的漆黑眸子中露出的疑惑之色時,董卓臉上的笑意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