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春光通人性,特別眷顧幸福人家。江南水鄉梅鎮一戶人家的宅院裏,不時傳出歡笑聲。從外觀看,這座宅子古樸典雅,有著一個別致考究的門臉,門楣上嵌一塊黑色匾額,上書三個遒勁鎏金大字——“同安堂”;向後看,是一座深宅大院,讓人一看便知是大戶人家。

這座位於綠柳街的宅子,就是享譽小鎮內外的被稱作“同安堂”的黃家。

黃家在鎮上懸壺濟世已曆三代,憑借祖傳醫術,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在這遠近十裏八鄉很有名望。

同安堂是座百年老店。歲月的風霜已使它顯得有幾分陳舊,但掩蓋不住它曾有過的輝煌。現在的主人保持低調,盡管有錢,也不做重修豪宅,再造府邸的事情。況且,府上沒有多少人了,大部分宅屋都已閑置。

同安堂分前堂和後宅兩部分,前堂是先生坐堂問診的地方,後宅是一家人飲食起居之地。

後宅清冷,前堂的火爆一百年可是從未改變。同安堂鼎盛時,遠非今日可比,每日進出同安堂的人不計其數,用“門庭若市”形容決不過分。那時的同安堂日進鬥金,足以支付後宅龐大的開銷,府上管家帳房,夥計幫工,女傭下人,一應俱全。

後宅堂屋裏,主人黃敬儒坐在寬大的藤椅上,正在享受舊曆年底的溫馨時刻,一條折起的毛毯蓋在雙膝上,用以禦寒,身邊的八仙桌上放著一杯剛沏好的茶。

“辛苦一年,該歇歇了。”廚娘李阿婆立在一旁,殷勤地勸慰著。她端起桌兒上的蓋碗茶,遞到黃先生的手上。黃先生用杯蓋拂去茶末,抿了一口。

李阿婆早年是鎮上粹鮮酒樓的女廚子,就在同安堂女主人過世的那一年,經人介紹,投在黃家幫傭。那時,黃家的獨生女剛剛降生,嗷嗷待哺,後宅無人打理。阿婆進門,請了奶娘,伺候先生的飲食起居,一日三餐,精心調理,從不肯將就。

“阿爸。”隨著一聲清脆的呼喚,一位俊俏的姑娘走進來,立在黃先生和李阿婆麵前。這姑娘不是別人,正是黃家唯一的骨血,取名喚作“阿琬”的便是。

但見:娉婷婀娜一少女,膚如凝脂貌似仙。

亭亭玉立人前站,疑似仙女下凡間。

黃敬儒看著眼前如花似玉的女兒,不禁喜從中來。頭些日子,阿琬忙於期末備考,與阿爸交流得少了些,所以,現在見了特別親切。阿琬是個極懂事的孩子,自知阿爸鰥居多年,無貼身之人照顧起居,內心清苦,每日必至阿爸房中省侯問安。

阿琬是鎮上一所高中的學生,眼下學校放寒假,阿琬居家不出。

在這舊曆年底的輕鬆時刻,女兒的出現,勾起了先生對亡妻的無限思念之情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何止十年啊!妻子的音容笑貌不折不扣地克隆到了女兒的臉上,竟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般!”算起來,亡妻離開他已有十八個年頭了,與女兒的年齡一般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