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肖樂帶著二麻子幾人,到紫源石旁修煉,肖樂按照《鎮炎經》中所傳心法,開始養煉“炎上脈”的主源“炎上源”,肖樂養煉“命源”,乃是利用吐納得來的真氣,而養煉“炎上源”,則是利用“命源”轉化而來的真氣,《鎮炎經》精微奧妙,肖樂又本是火性體質,養煉“炎上源”自然得心應手,精進神速。
修煉《鎮炎經》之餘,肖樂又修習《龍火印》,龍火印共分九重十八篇,第一重乃是《生火篇》,僅僅這第一重便把肖樂給難住了。
《生火篇》分為上下兩部,下半部講的是如何以氣生火,上半部卻是講的生火的前提,即是“源術十二向”中的“固”“聚”“化”“易”“生”五個源術向,肖樂大感頭疼,隻得喚出龍施請教,龍施便給肖樂進行了詳細解說。
“源術十二向”是一切源能術的基礎,若將這世上千奇百怪的源能術,比做五花八門的詩詞文章,那麼“源術十二向”就好比文字,文字拚湊成文章,任何源能術都是精研“源術十二向”而開發出來。
“源術十二向”共有十二種,按難易程度,和循序漸進的修煉順序,分為六重,第一重隻有一種源術向,就是“固”。
所謂“固”,便是武者將氣纏繞鞏固在自己身體上,從而大幅提升的攻擊力和防禦力等,是“源術十二向”的基礎,也是整個“源之用”的基礎,更是一切源能術的必修課題。
“聚”屬於“源術十二向”的第二重,前置源術向為“固”,也就是說,武者必須先學會“固”,才可以學習“聚”,就好比人要先學會走,才能學會跑,所謂的“聚”,便是武者將氣聚集在身體某處,雖然沒有什麼特別效果,卻是“源之用”的基礎操作之一,也是許多招式的前提,讓武者可以熟練對“氣”的控製。
“化”屬於“源術十二向”的第三重,前置為“聚”,武者可憑自身意誌,將聚集的“氣”變化成各種大型形狀,算是初步進入三大天分之一,“易氣”的範疇。
“易”同樣屬於“源術十二向”的第三重,前置亦是“聚”,武者可使聚集的“氣”產生一些無形無質的屬性變化,譬如使“氣”具有高溫、低溫,或者使“氣”具有粘性、彈性等等。
“生”屬於“源術十二向”的第四重,前置為“化”和“易”,也就是說武者在把“化”和“易”都學會之後,才能學習“生”。所謂的“生”,即是武者通過對“化”和“易”的深入修煉,可以無中生有,使“氣”創造化生出各種有形有質的物體,或者有實質感觸的東西,譬如將“氣”變化成武器或房屋,或者水火雷電等等,更有甚者可在化生出的物體上,加入一些特殊的屬性或功能。
譬如一嗔給風村村民所施的“狼毒”,其實就是一種源能術,屬於“生”的範疇,一嗔以真氣化生“狼毒”,並給“狼毒”附加特殊效果,即是讓中毒的人,由人化狼,所以龍施才沒法配出解藥,因為這根本就是源能術化生而來的毒藥,除非一嗔自己解除源能術,否則又有誰能解毒?
而肖樂要修煉《龍火印》,第一重《生火篇》,即是要無中生有,以氣化生火焰,這也是源術向“生”的範疇,也就是說肖樂要學會“聚”“易”“化”“生”之後,才能修煉《生火篇》的下半部。
肖樂聽完之後,臉色極為難看,咽了口唾沫,問道:“龍施,你說我要練成‘生’,至少須得多久?”
龍施扳指算了算,道:“至少一年吧。”肖樂心頭暗暗叫苦,最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村民就會變得跟王靖一個樣,自己必須趕在前麵打敗一嗔,逼他解毒,哪裏還有一年的時間可耗?
龍施自然知道肖樂心頭所想,歎了口氣,道:“你小子就是愛管閑事,也罷,我曾看過一部秘籍,專道如何生火,或許對你早日練成《生火篇》,有些幫助,隻是過程會非常痛苦,你確定要學麼?”
“當然要學!”肖樂喜道:“你快教我!”龍施無奈,隻得將那部秘籍教給肖樂,肖樂聽罷,不由愣在當場,半晌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