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三人組,也微微有些發愣。
聖旨是什麼大家都知道了,其實聖旨這個東西吧,在古董中算不上多寶貝,畢竟中國上下五千年,那麼多皇帝呢,每一個皇帝一生都不知道要下多少道聖旨,保存下來的也不少,如果是聖旨內容比較重要還有一些研究價值,不過更多也就是一個保存價值。
如果隻是普通的聖旨,李正涵根本不可能是這個反應,那麼這個聖旨肯定不是普通的聖旨。
蘇荷擰起秀眉,暗暗思索,能讓她學長如此鄭重其事的聖旨究竟是什麼來頭。
“年代很久遠的?”蘇荷試探地問道:“還是說,聖旨內容很特別?”
李正涵笑著搖了搖頭,一臉的高深莫測:“都不是。”
蘇荷想不出來了,她有些無奈地喚道:“學長,你就不要繞彎子了,快說吧。”
李正涵勾起了唇角,自從見到蘇荷之後,他臉上的笑容幾乎都沒斷過。
李正涵坐直了身體,往桌前靠了靠,意味深長地說道:“這個聖旨,是空白的,裏麵什麼都沒有寫。”
蘇荷怔了一下,脫口而出:“這不可能!”
聖旨是什麼?那是傳遞一國之君口諭的東西,一國之君,那是一言九鼎的,曆史上的皇帝都有史官來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這算是一種變相的約束吧,來約束皇帝的一言一行,雖然不能否認,其中有很大的水分,但是簽署一張空白的聖旨,任由人在上麵書寫代表黃帝的旨意,這事太荒唐了。
很多電視劇裏都有一個情節,那就是有錢人為了體現自己的財大氣粗,通常都會寫一張空白的支票,豪氣幹雲地說數字隨你填。
那是有錢人表達慷慨的一種方式,可這是皇帝啊,皇帝親自開了一張空白支票,那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臉麵!
誰能保證拿到聖旨的人會不會寫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所以聽到這句話,蘇荷本能地反駁了,可是她看到李正涵若有所思的目光,很快就意識到了,他說的是真的,李正涵是不會說這樣的假話的。
“真的是聖旨?”蘇荷試探地問道。
李正涵忍俊不禁:“學妹,你這是在質疑我的鑒定能力麼?”
蘇荷有些尷尬,她跟李正涵差了兩屆,之所以熟識,是因為兩人是同一個導師,那位導師是考古界有名的大師級的人物,李正涵是他的得意門生,以至於後來李正涵去做古董商人,教授還恨鐵不成鋼,隻說沒有這個弟子。
蘇荷自己有多少本事她明白,所以她更明白李正涵的眼光,他不可能看錯。
“誰的聖旨?”蘇荷忍不住問道。
“明成祖。”李正涵也不賣關子,幹脆利落地說道:“永樂大帝的聖旨,我看了,不管是質地還是璽印都是真的。”
明成祖永樂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得了自己侄子朱允文的江山,這段曆史,很多影視劇裏都有過演繹,很多人都不陌生。
永樂皇帝在位時,也是勤政愛民,政績不錯,但因為謀反,史書上對他的評價卻還是備受爭議,後人大多記住的都是他跟自己侄子朱允文之間的帝位大戰,所以忽略了他做過的舉措。
李正涵看向蘇荷:“明朝的曆史,你應該比我熟啊,你當時不是很喜歡這一段麼?”
聽到李正涵的話,後麵的成澤忍不住撇撇嘴:“有什麼了不起,上學的時候認識又怎麼樣?不還是沒追到,臭顯擺什麼。”
陸沉看了他一眼,居然難得的認可了他的話。
蘇荷若有所思,開始思索著腦海中隱藏的記憶,能讓一代明君做出這樣的舉動,一定是有原因的,究竟是什麼大事,可以讓他寫下空白的聖旨呢?
明成祖在位時的大事……
李正涵並沒有打擾她,就看著她靜靜思索,但是也沒有出聲提醒,他相信以蘇荷的能力,一定能想得到。
蘇荷想了好一會,突然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向李正涵,“學,學長!”
“嗯,我在!”
“能讓朱棣寫出空白聖旨的大事,又與千鼠有關的,就,就隻有一件!”蘇荷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鄭和,三寶太監下西洋,四次下西洋,曾經帶走了,帶走了三張空白聖旨!一定是鄭和!”
也許明成祖也給別人寫過空白聖旨,但是那些都跟千鼠沒關係,黃小魚曾經驕傲地說,千鼠找到了鄭和真正的墓穴,跟千鼠有關的隻有這麼一件!
關於鄭和墓,學術界的說法也有很多,他現在的墓穴是明成祖賜葬的,位於南京市的江寧區牛首山南麓,據說有一個家族時代守著鄭和墓,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個鄭和墓隻是一個衣冠塚,裏麵並沒有葬著鄭和,隻是他的一件衣服。
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因勞累過度於公元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裏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關於他的葬地,史學界有很多種說法,很多人認為他是葬於南洋,就是在他去世之地印度南部古裏國;也有人說,他一生出航,死後也遵循他的意願葬於海上,便是海葬。
這麼多年來,關於他墓穴之地的說法眾說紛紜,每個學派都堅持自己的看法。
而蘇音,她的姐姐,找到了真正的鄭和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