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說,因為豐子愷是佛教徒,所以他對“護生”格外有興趣。這是有道理的。但以此涵蓋他生命哲學的全部,好像還是簡單了些。也曾有人在讀過《護生畫集》後,說這是自相矛盾的畫作,作者叫我們不要殺生和傷害動物,又叫我們不要損害植物和小草。人類的生存怎麼辦呢,難道讓我們去吃沙土和石頭麼——就是沙土、石頭裏也可能有動物、植物啊。對此,豐子愷這樣回答:“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並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物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用於同類的人。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而不是為動植物。”這就是前邊我所說的他的大命題了,他的可貴在於用最“淺顯”的形式將它表達出來,如同他的佛教觀那樣樸素易通,那樣活潑生動。此外,《護生畫集》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欣賞價值也值得讀者注意。豐子愷以簡潔、稚拙、不事雕琢的線條勾勒出了那些隻屬於他的形象,他的畫風影響著中國的後輩漫畫家,包括在今天已成前輩的那些大家。
幸好豐子愷先生沒看見我在台北的德國館子吃蝦的吃相兒,那可是在吞食動物啊。也幸好我自以為讀懂了《護生畫集》,便不再為此心虛。遊走在豐子愷為讀者創造的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情境之中,我格外想要護好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