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事的之前(1 / 2)

(1)

中國。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

某校美術學院。

張滌塵此刻正在美術學院裏一間空空蕩蕩的教室裏埋頭畫著。教室外的走廊上時不時傳來說話聲,學生下課了,成群地湧出教室,然而這並不影響張滌塵作畫。張滌塵今年23歲,有著一副瘦弱的身軀,在北方這所男生平均身高1.80米的學校裏顯得非常不協調。平時男生愛玩的運動——滑板,籃球,足球等,因為自己天生的體弱多病,張滌塵都很少參加。雖然張滌塵對運動不感興趣,卻對美術情有獨鍾,平時閑著沒事總會挑一間安靜的美術教室,埋頭作畫。張滌塵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但是憑著對美術的熱愛和自身的努力,硬生生畫得一手好畫。此刻已到中午,張滌塵卻不覺得餓,連午飯也忘記了吃,隻沉醉在自己的畫中。

這一次他畫的是自己夢中的場景。這段時間自己總是會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穿著古人的衣服,背著藥筐,行走在青山綠水之間。夢中景色非常地恬靜宜人,鳥語花香,閑雲野鶴,飛流碧湍,青鬆翠柏。為了留住這美麗的夢中之景,張滌塵便畫起了畫。隻見張滌塵右手握著鉛筆,揮灑自如,白紙上便出現了一幅構圖精致巧妙的風景素描。

張滌塵從小就是個孤兒,由奶奶撫養長大。父母在滌塵才滿周歲時雙雙被瘧疾奪去了生命。

那是二十多年前,張滌塵的父母都是農村裏幹活的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完全靠自己的辛勤勞動養家糊口,對於平時的小感冒小發燒也不在意,也沒吃藥,更別說去醫院了。結果卻出乎人的意料,一向身體強健的張爸爸才發了兩天的燒,隨後便一病不起,這邊爸爸才病倒,那邊張媽媽又病倒了。張滌塵的奶奶急了,連忙叫來了在村頭開著一間小診所的王醫生,王醫生60歲出頭,中藥西藥都會用,醫術精良,醫德高尚,在村民之間擁有很好的口碑。王醫生給張爸爸和張媽媽一診脈,眉頭便皺了起來,叫出了屋裏的張大娘,對她說:“張大姐,不是我不醫,而是太晚了,您兒子和兒媳婦得的都是瘧疾,要是早些看病還有救,現在就算是去省城,也……”王醫生是出了名的醫術高超,他的診斷便是錯不了。張奶奶一聽,連王醫生都這麼說了,隻覺得氣血往腦門上湧,當下一急,竟是給王醫生跪了下來,哽咽道:“王醫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兒子吧,我就這麼一個兒子,孫子才一歲,要是這麼小就沒了爹娘……”話到後麵便沒了聲音,張奶奶已經泣不成聲。王醫生醫者仁心,平時也經常給村民義診,看到張大娘如此,便動了惻隱之心,王醫生咬咬牙,對跪在地上的張大娘說:“張大姐,快起來!我當了這麼多年醫生,還有些薄錢,令郎的病,我是無能為力了,這樣吧,我給你們湊錢,您老趕緊帶著兒子和兒媳婦上省城去看病,我現在就去取錢,這事兒,片刻耽誤不得!”說完話,王醫生就匆匆忙忙趕回了家。過了半個鍾頭王醫生就來到了張大娘家,借給了張大娘三萬元現金,張大娘拿著錢,心中感動得說不出話,這時,王醫生又從自己的醫藥箱裏拿出三個口罩,遞給張大娘,道:“這是我用中藥浸泡過的口罩,您自己戴上,也要給令郎和兒媳戴上,瘧疾這個東西啊,傳染性強,咱們村的人外出,可不能把病傳給了別人,您最好馬上就走,令郎的病,耽誤不得!”說完話,王醫生就告別了張大娘,雖說是借錢,卻沒有打借條。但王醫生心裏有數,張家並不富裕,又是人命關天的緊急時刻,也顧不得這許多了。張大娘心中五味陳雜,既擔心,又感激,又著急。王醫生走後張大娘便把自己的小孫子拖給鄰居照顧,自己扶著兒子和兒媳,向省城出發。可天不遂人願,張大娘的兒子和兒媳還沒趕到醫院,就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涼的事情了,張大娘回家後,還了王醫生的錢,辦完了兒子兒媳的喪事,整個人就像老了30歲一般。不過不幸中的萬幸就是,小孫子沒有感染瘧疾,好歹給張家留了後。張大娘從此之後就一個人撫養小孫子長大,日子雖然拮據,可也平安無事。這不,張滌塵2013年考上名牌大學,可算是了結了張大娘心中的一樁心願,張大娘早已年過古稀,這些年來苦苦支撐,就是為了撫養小孫子成人,如今小孫子長得一表人才,張大娘終於可以放下重擔,鬆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