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白露出生的孩子(1 / 3)

在虛遊陸的南岸有個地方叫北海。

北海,謝府,謝家在北海隻算的是一個不上不下的角色,但幾十年前謝家遷至北海,武陽山邊,武陽山之名是因為一個叫秦武陽的修士在此地經過,普通至極,武陽大街上熙熙攘攘,小城古色古香別自有一番風味,青石鋪就,說書先生在茶館裏的台子上開始招徠周圍磕著瓜子的布衣莊稼漢。

茶館的夥計跑來跑去,給口渴的客官端茶送水。

說書人灰衫一襲,烏木重重地拍在梨花木上,這些市井小民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的後生娃子,

秋日早早的陽光透過天窗讓茶館明亮起來,隨著醒木的悶響茶館終於少有的靜了下來。

“今兒個,誒,咱們來說個什麼呢,哈哈哈,咱呀,說一說咱這個兒北海地兒的事情,”

台下的有些看起來頗有文化的鄉裏儒士們抬起頭來看著這個娃,說書人好像有點兒緊張,開口念到

“北海名北,卻無海,大意就是似海般遼闊。

雖然叫北海,但卻不是這片大陸的極北之地,不過是南隅之地的北麵一地罷了。

虛遊陸一水分而南北,一山分而東西,

一水名,洛水。

一山名,荒山。

奇山異水自是無數,但這兩條確實最為宏大不可形容,天地貌似都因著山水而熠熠生輝,自古,一詞不知多少年歲,總之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在這山水間留下足跡,修士無數雖可至幾百年的長壽,但所謂在這滾滾紅塵萬丈,長生又有何人可以去企及半分,所以在今日這一山一水便是這方大陸亙古而存的事物了。

洛水之北,是紛紛雜雜的零亂政權。

洛水之南,是曾經強盛的大晉帝國。

北海這地兒名字裏有北,卻在南邊兒,但又不是特別南,大晉的舊帝都也在這兒,大概是近洛水之便,

自然也有一番他意,統一天下,自然要打到北邊兒去,所以這個北海之名當真如一把警鍾,

此處也是晉帝國那司馬始祖發跡的地兒,當真是一代梟雄,亂世而起,說什麼三國,最後被那人盡歸手下,據北海洛陽而領東南,當年之赫赫神威直至幾千年後,仍為今人傳頌,又立國都於龍脈之上。

立身於其都城之上大有可一覽天下而指點蒼生的威勢。”

說書人越說越來越激動,崇拜和什麼溢出言表。

氣勢急轉而下“隻是,”說書人的神情裏露出一股遺憾的色彩,台下的儒生似乎也有些痛心疾首。

“唉”重重地歎息讓那些翹著二郎腿的草莽之人認真地聽著。

“先皇讓天下歸一這是好事,自其仙去,八王作亂,讓這王朝累累,北方的蠻子大軍而下,北岸自此失守,從此洛陽花不在,唯獨建康月杜鵑,後人遷都建康,北蠻者劃江而治,自此北為蠻,南為在座的大家的棲身之地”

說書人的語氣出奇的平靜,但是能夠感受透出的一股辛酸。

“從那時候起,我大晉的好男兒皆向北望去,”

何止萬千,說書人沒有太去怎麼說那後人無能,也沒有說那蠻軍而下血洗洛陽,北岸不過是屍骸遍野,沒怎麼提那一夜何止萬千修士白頭。

“在荒山的東邊兒,洛水的南邊兒,就是北海這塊地方,大陸局勢紛雜,曆來北海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塊地方從來都不怎麼安寧,這地兒總是梟雄並起,草寇叢生,所以這普普通通的武陽地真的是一塊好好的安靜處。

此處你看背依大荒,周圍也是武陽山脈,雖然有些崎嶇但卻是讓這地十分安寧,要說此處到底有何玄妙”

武陽城裏的說書先生端起茶杯,緩緩的飲下粗茶,忽的重重拍下醒木,在厚厚的木板上撞擊。

啪!座下的那些泥腿子和儒生都猛地一驚。

“這就是這虛遊陸,北海處,武陽地兒的一二三四五,各位要是有興趣,誒,明日,明日,再來這兒聽咱來細細道來此處的種種傳奇,看那先皇如何權傾,各位如果瞧得起就賞咱幾枚道錢,樂意聽就鼓個掌,誒,好......”說書人討好卻滿是吊人胃口的語氣恰到好處的響起。

年輕的說書人將折扇卷起,說不出的瀟灑。

“切”,站成一堆聽書人立刻作鳥獸群散,卻都是被吊著胃口,屬於鬧市的說書人偶爾也會在這武陽地碰碰運氣,

幾個年紀大的儒生往這盤子裏投著道錢。

不大的銅盤裏的道錢稀稀落落,到底還是有人樂意在這兒消磨時間,

一個眼角似乎還掛著淡淡的淚水的老儒生朝著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走來“小友是哪裏人”

說書人謙卑地說道“琅琊王氏,王羲之”

...

武陽地如今還真的十分熱鬧,人流攢動也是顯得沸沸揚揚,叫賣和說書人的聲音饒有韻味的不時此起彼伏。

武陽府的圍牆不高不矮的剛好是這街道的兩側,武陽府偌大的院子。

大院兒後頭有個小湖,挺美的。

府主是一個叫謝如的修士。北海郡的算的上中等的角色,但在的這武陽鎮可以說是霸主的存在。

頗有些隱士風範,為官者鮮有如此,無為而治大概就是如此這般,所以才有今日這番熱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