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天顯(1 / 1)

時間已然不詳,但年代確是久遠。。。

神州大地廣闊浩瀚,卻是一片荒蠻。

其中,人以部落群居,獵殺禽獸、采摘野果為食;編製草葉,縫製獸皮為衣。生存繁衍看似蒸蒸日上,實則危機重重,日暮途窮。

原因無他,隻因這周遭世界,上有風雨雷電、嚴寒酷暑之變化;下有地震洪水、猛獸橫行之災禍;加之肆虐無常的瘟疫疾病,人類在此世間亦是艱難求生。。。

正所謂“苦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有才智之士提及,習萬物之道,茁壯自身之法,方可應變時下之境,得到各方讚同。

至此,習蟾蛙之泳暢遊,仿螳螂之鋸裁木,嚐百草之靈愈病,借雷電之力儲火等,諸多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人類亦是逐漸摸索出適應環境的生存之道,而得以繁衍壯大。

其後數百年皆相安無事。。。

然而,好景終無久長時,忽有一日,天降異象,紅光漫天且隕石墜地,持續數日之久。從而引發地裂山崩,洪水泛濫無數,一時之間神州大地上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正是在此天災禍亂之時,卻有一鶴發老者耀然現世,竟以自身之力移山搗土,截流引洪;而又禦風而行,搭救眾生;更驚訝於其拿出些許藥丸,服用之後竟能愈人傷病。

眾人皆以為神靈現世,對其頂禮膜拜,崇敬萬分。

然而,鶴發老者卻否認神靈之稱,對眾人言道:“人之潛能,無窮無限,縱然千般疾苦,萬般磨難,也應當自強不息,是為人之道也。”

眾人心服其教導,一些有心人更是壯著膽,直接向其詢問,何處得來此排山倒海之能?

老者坦然答道:“靈山之上,本存有天來之物,觀摩其物,悟萬物之道,而又融於自身,終有所得。”

眾人大呼神跡,欣然向往之,進而又詢問靈山位於何處?

話到此處,老者卻麵露惆悵,姍姍言道:“天災之禍,其物已毀。”

眾人聽聞之後,懊惱不已,歎息之間卻又心存疑慮,暗暗揣測:莫不是老者他擔心旁人也習得此法,對其自身無益?故而拒不相告?

然而這樣的揣測很快便不攻自破,隻因鶴發老者單手一揮,袖中便滑落出幾幅皮質古卷,又對在場的眾人言道:“此中所載,正是從那天來之物上拓印得來,當中亦有吾自身多年感悟所得,通通記載於其上。”

鶴發老者再三叮囑,此些卷袖甚為玄奧,由此傳於世人,希望世人能夠悉心感悟修習,強於自身,而後解眾生之疾苦,行助人之善事。

眾人感受其大德,無不由衷欽佩,故而在鶴發老者離別之際,紛紛懇請其留下名諱,好讓後世子孫銘記,世代供奉膜拜。

然而鶴發老者卻大搖其頭,稱其隻是世間閑人,行的隻是世間閑事,毋須受人供奉,至於其名諱,他們很快便知。

言罷便禦風而行,灑脫逍遙而去。

眾人感懷其風骨高節,但也不明所以,為何其名諱他們很快便知?

莫非..?

眾人緊忙打開鶴發老者所遺留的古卷查看,不多時便有人猛然高呼:“終於知曉您老的名諱啦!”

隻見古卷之上開篇皆存有一段寄語。言道:

“惟天地,萬物父母。

惟人,萬物之靈。

然天地之所極,人之所極,境在何兮?

願能者洞悉宇宙,引吾輩觀其玄虛。”

---天鴻易雲。

。。。。。。

此些卷軸共有八幅,似乎代表八種不同的奧義。

從此,世人緬懷其鶴發老者的慷慨大義,故將此些卷軸稱之為“天鴻圖”,同時,也將鶴發老者出現的那一年定義為“天顯之年”,進而流傳於世。

而讓人驚歎的是,天顯之後的數百年間,天鴻圖在後世諸多才智能人的苦心專研之下,延續前人總結出的經驗及感悟,結合這天地萬物諸般奇異之相,硬是創出許多能夠使人體魄強健、壽命延長、撼天動地的強功勁法,從而開啟了神州大地上的修行悟道之途。

滄海桑田,曆史陳轉,如今八卷天鴻圖已然遺落四方,不知所蹤。

而修行悟道之人卻是代代相傳,昌盛不衰。又因修行之法不同,繼而派宗林立,且又有正邪之分。

但終究殊途同歸,皆是依照天鴻圖上所寄,尋求那與天地共存之法,人類極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