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無數宮女內侍分作兩排,手捧各種美食如流水般穿梭其間,宴間時時傳出歡聲笑語,頗有觥籌交錯、一派熱鬧之景。
酒過三巡,文武百官依次進言,眾人無不高呼皇恩浩蕩、勤政為民、文韜武略、千古一帝之類的讚揚,緊接著又是一聲“萬歲”,便躬身退了去。
百官過後,則是無數新貴,一個接一個,排成長龍,一眼望去,似乎看不到盡頭。
筵席熱鬧,祝言如海。
可是,卻絲毫提不起皇帝的興趣,他時常舉杯望向遠處,眸內略帶些許期盼,一會兒後,神色暗淡了下來,輕歎口氣,隻管自顧自地喝著悶酒。
也不知是什麼事兒,讓一向雄才大略、睥睨天下的滄瀾皇帝,顯得如此惆悵和失落。
祭台下,眾人望著皇帝,心裏都心知肚明。
因為…今日是崇明太子的失蹤的日子,也可以說是忌日。
五年前,崇明太子淪為平庸,留下書信,便悄然離去,至今不知去向。
眼見滄瀾皇帝觸景傷情,喝著悶酒,三皇子微微蹙眉,喚過身邊的一名老太監,低聲耳語幾句。
老太監輕回一聲“諾”,便低著頭向百官席中走去。
這時,十三皇子向對席而坐的九皇子,擠眉弄眼,神色頗為驚訝,癟嘴作著啞語,似乎在說:“三哥想幹什麼?”
九皇子笑著瞪十三皇子一眼,虛空作了個捏臉的手勢,十三皇子急的輕哼一聲,別過頭去生著悶氣,而九皇子則是哈哈大笑。
三皇子身側的老太監,走到席間與一頭戴官帽,身穿紫袍的老者低聲耳語,老者聞言抬眼望向高座上的三皇子,點頭示意。
而後,他站起來對著皇帝作揖道:“陛下,老臣有事啟奏!”
聽聞老者言語,百官聽罷,停了下來,不敢出聲。
“丞相有何事?”聽到老者說話,皇帝放下酒樽,緩聲說道。
“陛下,您貴為九五之尊,乃天下萬民之主,可稱千古一帝。”
皇帝聽又是那些拍馬屁之語,索然無味,便自顧喝酒,也不回答。
老者微微抬眼,見皇帝並無多大反應,又道:“陛下,天子乃天選之人,無威儀不可奉宗廟社稷。昔日崇明太子,雖不知所蹤,卻也文韜武略,實乃治國之能皇也。可是…..”
眾文武百官、王子嬪妃,聞聽此言,紛紛停下,望向老者,看來重頭戲來了!
要知道,近幾年皇帝無心朝政,退居二線,所以三皇子在朝中,協助皇帝處理政務,雖是皇子之位,卻有太子職權,就隻差“儲君”這一稱號罷了。
所以,今日才有,三皇子安排老者進言,打的就是奪取崇明太子之位的目的。
眾人不無提神會精,見風使舵,奪嫡好戲正在上演……
“可是什麼,丞相但說無妨。”聽完老者欲言又止,皇帝再次放下酒樽,視線直視台下老者,目光銳利,沉聲道。
老者挺身道:“朝中一日不可無君,國卻也不可無儲君。崇明太子不顧天下子民,是為無信。離宮而走,至今不知所蹤,是為無德。
他又道:“無信無德,不可當儲君之位,然,今三皇子聰明賢德,頗有明君之風采,可承大位。且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望陛下為萬世基業,廢崇明,立三子!”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登時悚神色各異,不少人都驚呼一聲,紛紛站立而起,但大多數人,按兵不動,獨自吃著飯食,顯得悠然自得。
其中就有一約二十七八的男子,忽然推案而出,大怒道:“崇明太子文成武德,智計無雙,天下少有比肩。而且,崇明殿下,八歲從軍,十六歲掌天道禦魔軍,屠魔百萬,解萬民於水深火熱,為滄瀾立下汗馬功勞,舉國上下無不稱讚。你這老匹夫,竟說崇明太子無信無德,那就是在說俺大錘,也是個無信無德之人!”
話畢,隻見此人大腦袋臉型方正,身高八尺有餘,生得猿臂熊腰,從上往下看就像是飛來的鐵塔。他頭頂束發銀冠,批百花戰袍,縛睨獅寶帶,兩道臥蠶眉橫亙於眉間,顯得氣宇非凡,威風凜凜。
男子欺身向前,正氣勢洶洶,怒目而視,指著老者的鼻子,竟謾罵了起來。
在場所有人,見罵街潑婦般的男子,不僅麵麵相顧,眯著眼皮,直挖自己的耳朵眼,相視而笑,似乎對男子的作為,早已習慣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