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無情的驅逐(1)(3 / 3)

許多半大的雄獅被趕出家門後找不到食物活活餓死了,有的忍受不了孤獨與寂寞抑鬱而亡,隻有少數智商特別高運氣特別好身體素質特別棒的半大雄獅能在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涯中存活下來。它們長成真正的雄獅後,唯一的出路,就是闖進一個獅群部落,把在位的老雄獅打跑,自己取而代之,不然的話,它們永遠也不可能擁有自己的配偶、子嗣和狩獵領地。

這就是獅群社會血腥味很濃的“驅雄”。

話說雙色鬣和獨眼雄從小土坡上跳下來,撲到角馬身邊,不問青紅皂白,就大動幹戈,向圍住角馬的五隻半大雄獅展開淩厲攻勢。

獅群社會的生育規律和人類社會是截然不同的,人類社會的小孩,年齡就像梯子一樣,分許多台階,兩歲的有一些,三歲的有一些,四歲的有一些……獅群社會是一茬一茬的,好比種在稻田裏的穀子,成熟一茬,收割完以後,才能再種一茬。換句話說,獅子每年有個固定的發情期,同一個部落中的雌獅,差不多都是同時懷孕同時產崽的,這樣就便利母獅們集體撫養,即在獵食時,實行臨時托兒所製度,所有的幼獅集中起來由雄獅或一兩隻母獅看管,其他母獅騰出身來去追捕獵物。

雙色鬣獅群五隻半大的雄獅,清一色兩歲半齡。

同樣的年齡,當然並不意味著這五隻半大雄獅都是同一時刻誕生的,還是得分長幼次序的。它們中出生最早的是一隻鬣毛黑色的雄獅,名字就叫黑鬣毛;老二的腦袋特別大,大名就叫大頭獅;老三的右臉上,從眼瞼到鼻吻,有一條粉紅色的傷痕,綽號就叫刀疤臉;老四生了一雙美豔絕倫的眼睛,諢名就叫桃花眼;老幺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從兩耳之間的額頂到尾尖,貫穿著一條寬約半寸的棕紅色毛帶,身體扭動或尾巴甩擺時,就像一根紅飄帶在隨風飄舞,因此就起名叫紅飄帶。

雙色鬣攻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黑鬣毛。

雙色鬣今年十二歲,對獅子來說,這已經是個知天命的年齡,閱曆廣博、老謀深算,很懂得審時度勢,知道麵對五隻半大雄獅,這個給上一口,那個賞一巴掌,會分散威懾力的,不如集中力量打擊一隻,嚇倒一大片,所謂殺雞儆猴也。先打誰,當然擒賊先擒王,黑鬣毛雖然還談不上是什麼王,但畢竟比其他四隻雄獅年長幾天,有點老大的味道。雙色鬣和獨眼雄一前一後用犀利的獅爪朝黑鬣毛撕打。

兩歲半齡的黑鬣毛,哪裏是兩隻成年雄獅的對手,一眨眼,額頭和屁股上就被撕出好幾道血痕,絨毛飛旋,疼痛難忍。它哀號著逃離角馬,失敗的情緒立刻傳染給了四個兄弟,大頭獅、刀疤臉、桃花眼和紅飄帶也莫名其妙地跟著哀號起來,耷拉著尾巴,從角馬身邊逃開。

早已餓得饑腸轆轆的母獅和半大的雌獅高興地歡呼起來,擁到角馬身邊,喜滋滋地搶奪肉塊。

雙色鬣嘴角邊長長的銀須再次彎起上翹成月牙形。母獅和半大的雌獅發出歡呼聲,說明它們是讚成並支持它懲罰這五隻半大雄獅的,哈,它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雙色鬣其實早就想把五隻半大雄獅驅趕出獅群了,早一天趕走就早一天平安。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並非缺乏力量。五隻半大雄獅筋骨稚嫩、思想幼稚,爪子和牙齒都沒在苦水裏泡過,也沒在險惡的熱帶叢林裏磨礪過,別說它雙色鬣有獨眼雄相幫,就是它一個,也足以將它們鬥垮打倒。

雙色鬣之所以忍耐到今天,是擔心在驅趕的過程中,會遭到母獅的反對。母獅總歸是母獅,心腸軟、愛心重,出於一種母愛的天性,總是舍不得長大的兒子離去,當成年雄獅出手“驅雄”時,糊塗的母獅也許就會出麵阻攔,曆史上曾發生過母獅和理應被驅趕的半大雄獅聯手將成年雄獅咬出獅群的事——曆史的教訓值得注意,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