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無情的驅逐(1)(1 / 3)

火球似的太陽慢慢西墜,夕陽下,乞力馬紮羅山像隻巨大的雄獅,金光閃閃,躺臥在遙遠的地平線上。燥熱的風漸漸有了點涼意,暮歸的鴉群呱呱叫著,向羅利安大草原東邊的一棵棕櫚樹飛去。

在離棕櫚樹約兩百碼的一座小土丘背後,有一片稀稀落落的紅柳樹林,樹蔭下聚集著十來隻半大的獅子。所謂半大的獅子,就是體格看上去已經和成年獅差不多,但年齡尚小,身體和智力都還沒完全發育成熟的“少年獅子”。這十來隻半大的獅子中,有五隻是雌獅,有五隻是雄獅。五隻雌獅身上金錢狀的胎斑剛剛消退,五隻雄獅脖子上剛剛長出鬣毛。它們有的臥在樹根下昏昏欲睡,有的趴在樹杈上閉目養神,有的蹲在草叢裏無精打采地舔自己的爪掌,等著出獵的母獅給它們帶食物來。

一會兒,草地那條牛毛小徑上傳來沙沙的聲響,隨風飄來一股略帶甜蜜的血腥味。這群半大的獅子興奮起來,嘔嘔叫著衝出紅柳樹林,哈,四隻母獅果然拖著一頭角馬,吃力地向小土丘走來。角馬是獅子們頂愛吃的美味佳肴,小家夥們趕緊興高采烈地迎上去,將角馬團團圍住,剛要品嚐,突然,樹林裏傳來“嗷——嗷——”成年雄獅威嚴的吼叫聲。

隨著叫聲,一棵枝繁葉茂的紅柳樹上跳下兩隻高大威猛的雄獅來:領頭的一隻頸上長長的鬣毛一半是灰褐色的,一半是黑褐色的,名字就叫雙色鬣;跟在雙色鬣後麵的那隻年輕時和其他雄獅打架鬥毆,被摳瞎了一隻左眼,大名就叫獨眼雄。兩隻雄獅一麵吼叫著,一麵威風凜凜地朝食物跑來,母獅和半大的獅子見狀紛紛從角馬身邊退開去。

獅群是嚴格的雄性統治的社會,雄獅不僅體形比雌獅大,最明顯的差異在頸部和肩部。雌獅的頸部和肩部與身體的其他部位基本一樣,都長著密密的短毛;雄獅的頸部和肩部長著長長的鬣毛,鬣毛的顏色較身體其他部位的毛要深得多,蓬鬆龐大,如披肩如頭盔如雲彩製作的戰袍,把雄獅的腦殼和身軀放大了差不多一倍,將雄獅襯托得愈發威武勇猛。

或許正由於雌雄之間體格和形象上的差別,雄獅永遠掌握著統治權,雌獅永遠處在被統治的地位。標準的獅群,都是由一頭成年雄獅為主,另有一頭地位較次的雄獅輔助,兩個雄性結成權利聯盟,實施統治,被統治者自然是數量不等的雌獅和幼獅。

雙色鬣和獨眼雄就是生活在紅柳樹林裏的獅群的首領,雙色鬣為主,獨眼雄為輔。一般的獅群要麼以地名命名,要麼以王者的名字命名,這個獅群以王者名字命名,所以就叫雙色鬣獅群。

掌門大雄獅雖然威武勇猛,但一般是不親自去捕獵的,狩獵主要靠成年雌獅來完成。雄獅負責保衛領土和家園,偶爾負責照看未成年的幼獅,驅趕討厭的鬣狗和禿鷲。

雖然這頭角馬是四隻母獅辛辛苦苦獵到的,雖然在母獅外出狩獵時,雙色鬣和獨眼雄什麼也沒做,不過趴在樹椏上睡了個舒服的懶覺,但並不意味著母獅們就有權支配這頭角馬。

獅群社會,極講究尊卑次序。對動物來說,啄食次序就是階級次序,每次進食,都必須讓掌權的雄獅先饕餮一番,然後才輪到雌獅和幼獅們吃。獵物通常是由雌獅們獵獲的,卻要讓雄獅先享用,這很不合理,但獅群社會曆來都是這樣的,習慣成自然,再說雄獅身強力壯,雌獅和幼獅哪有力量同雄獅爭搶呀。

獅群社會是最典型的雄性寄生性統治的社會。

雙色鬣和獨眼雄走到角馬麵前,雌獅和半大獅子都識相地退到五六米外的草叢裏,隻有一隻半大的小雌獅大概實在是太餓了,不顧一切地將嘴伸進角馬被咬破的後脖頸,舔吮還在不斷往外冒的血蘑菇。雙色鬣憤怒地吼了一聲,獨眼雄惡狠狠地走過去,一巴掌摑在半大雌獅的腦袋上,可憐的半大雌獅像隻椰子似的咕隆咕隆滾出一丈多遠,好半天才嗷的一聲發出哀號。

對雙色鬣和獨眼雄來說,任何與之爭食的行為,都是一種不可原宥的忤逆行為。

教訓完貪嘴的半大雌獅後,雙色鬣旁若無“人”地趴到角馬身上,用爪子和牙齒嫻熟地撕扯開獵物柔軟的腹腔,大口大口吞食糯滑的內髒——角馬還沒完全斷氣,一麵被解剖撕扯著,一麵還頭一揚一揚地作垂死掙紮——對獅子來說,活吃內髒,猶如人活吃猴腦,是一種食欲和精神得到雙重滿足的高檔享受。獨眼雄地位比雙色鬣低,雖然享有同雙色鬣一起進食的特權,但不能吃內髒,隻能啃咬角馬的後腿肉,倒也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