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烽煙
第一部
詩曰:
槍林彈雨頻穿梭,非望金鑾頒頌歌;
夢裏神州無限好,河清海晏共均和。
第一節蘊進歸來
一九三七年,初冬的一個上午。
在閆東農村的一條官道上,出現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部隊,率領這支部隊的是一位二十六七歲的軍官,此刻,他正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中間,迤邐向一個村莊走來。
這村莊坐落在摩耶山麓,四麵都是高山,山頂奇峰入雲,山上樹木蔥蘢。
從村裏走出兩個身穿練功服的小青年,看到了這支隊伍和騎在馬上的青年軍官,歡呼著跑上前,向著軍官大喊:“二哥,二哥,你終於回來了!”
軍官看見弟弟向自己跑來,連忙從馬上跳下來,把韁繩交給警衛,自己飛跑過去迎接著,一把把兩個人擁入懷裏,親熱地撫摸著他們的頭,驚奇地說:“蘊武,蘊魁,我的好弟弟,一別三年,你們都長得這麼高,這麼大了。”說著一手牽著一個,歡快地向村口走去。
蘊武一邊走一邊告訴蘊進:“爸爸媽媽接到你的信,知道你今天要回來,興奮的不得了,一大早就催我們出來接你。”
蘊魁也說:“他們現在就在院門牌坊前等你回來呢。”
說話間,他們就來到了村口。
村口矗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三個黑漆大字:“戚家莊”。
戚家莊遠近聞名。這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子孫分支的一個莊院所在。這個院子四周都是高固的石質圍牆。離院門兩丈開外,有一口水質清冽的大池塘,塘邊植滿桃樹;塘中東、西兩處各矗立著一個有廊橋與塘邊相通的亭子,造型精致;塘裏長著許多青青的蓮藕。塘邊一條石板鋪成的寬闊道路通向莊外。
院門大牌坊前,有四個人站在那裏。前麵一對中年夫婦是蘊進父母。他們是出來迎接已經三年久盼的歸家遊子來了。軍官見到父母,趕忙上前,敬了一個軍禮,激動地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父母眼裏滿是淚花。他們伸過手去一人拉著兒子的一隻手,欣慰地說:”蘊進,你終於回來了,終於回來了!”
接著,蘊進又向站在後麵的哥哥蘊文敬禮:“哥哥好!”蘊文伸手拉著弟弟的手動情的搖了兩搖,眼睛裏也是滿含著淚水。
蘊文身邊站著一個略顯羞澀的年輕女人,此時她正沉靜而又好奇地打量著蘊進。蘊文介紹說:“蘊進,這是你去年過門的嫂子。叫桂枝。”
蘊進看這少婦,二十三四歲的樣子,很是俊俏,舉手投足間有一股高雅清新的氣質,趕忙敬禮,說“嫂嫂好!”
桂枝還沒有進入戚家大門,就聽人說過戚家有一位公子曾在黃埔軍校讀書,後來去了德國軍校留學。嫁進戚家以後,常聽公公婆婆念叨,又聽丈夫和小叔子常常說起,才知道這位公子已經三年沒有音信,前幾天才寫信回來,說準備今天回家。多年來,桂枝一直猜想著這這位公子是一個什麼樣兒,現在來到身邊,她發現這位傳說中的公子和他的三個弟兄一樣,都比較全麵地繼承了父親的遺傳基因,一律的四方臉,臥蠶眉,高鼻梁,寬額角,大耳方唇,眼光明亮。與蘊文比較,蘊進要高出一個頭頂;是四兄弟中最高最魁梧的一個。而且蘊進一身戎裝,腰係皮帶,比起蘊文更威武挺拔。大約是經過軍校多年浸染和年少得誌的原因,舉手投足之間,精神和氣質都和常人有些不同。
桂枝聽蘊文介紹完,便向蘊進點點頭,忽閃著好看的眼睛說:“二弟好。”
蘊進回頭向自己的衛兵介紹了父母和哥哥蘊文和嫂子桂枝。在排長的指揮下,衛兵們迅速整隊,一聲口令,士兵們嚓地一聲,整齊地向著蘊進父母立正,然後一齊舉手敬著軍禮,同時整齊地大聲說:“伯父、伯母,哥哥、嫂子好!”
蘊進父母和蘊文、桂枝都微笑著點點頭。
而後蘊進指著士兵們向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看到的這些弟兄都是我生死與共的好兄弟。”
蘊進父母異口同聲地說:“歡迎你們!”
戚蘊進接著指著剛才指揮整隊的排長說:“這是劉天明,我的警衛排長。”
劉天明趨前一步,“啪”的一個立正,舉手一個標準的軍禮。蘊進父親上前和他握了手,母親也跟在後麵向天明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