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足山乃東南名山,相傳上古時代,一仙人從西域駕鶴而來,在山上駐足,附近百姓見仙鶴足踏著五彩祥雲落於山頂,留奇花異草數百株而去,便喚它鶴足山。鶴足山氣勢磅礴,連綿百裏,其最高峰為離海峰,離海峰海拔3800多米,蒼崖萬仞,猿據猴攀,翠微千裏,高峻險拔,廣闊無邊,尤為奇特的是,從峰腳下以上幾百米處草木不旺,露出的山體滑峭,無從攀爬,千米之上則草木旺盛,鬱鬱蔥蔥,山頂常年雲蒸霧罩,凡人難以見其真貌。當今山中宰相褚悠在遊記中所記:山勢壯高,高插雲漢;古木參天,綠蔭生寒;幽穀陰沉、深不見底;壁峭懸崖,望之股栗;瀑布飛濺,白練懸空;萬壑鬆濤,狂風突起。茂竹修林,更兼奇花異草,真是造化鍾靈秀毓之地,令人震驚,令人留戀。登臨鶴足山,可以東觀日出,南瞰浮雲,西望守樂國,北眺長安城。
離海峰半山腰上懸著一座上清觀,以奇石修葺,順山勢而建,構思巧妙典雅,不落俗套,主殿之**著一朵由上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的高山雪蓮,玉質潔白細膩,溫婉油潤,雕刻栩栩如生,巧奪天工,望上去就如一顆活著的高山雪蓮,靜靜地呼吸著,生長著。
傳聞,鶴足山下有一郡縣,開國二年改名鶴安郡,鶴安郡裏曾有一郎中名喚趙幼澄,年方二十,祖上一直在郡內行醫,幼澄勤奮聰慧,閱覽群書,父親去世後獨自行醫,所遇病症藥方獨到,藥到病除,堪稱妙手回春。更兼這趙幼澄年紀輕輕就輕財重義,悲憫世人,深得鄉裏鄉親敬重,賢名遠揚郡外。趙幼澄秉承家族傳統,每天夜半上山采藥,天亮則開方抓藥,懸壺濟世。這天夜半,趙幼澄像往常一樣,背著藥簍,裏麵裝上鏟子、鋤頭,帶上放凶猛野獸的裝備,塗上蛇蠍害怕的雄黃,上到鶴足山上采藥,天蒙蒙亮起來的時候,已經采到滿滿一筐子草藥,收獲頗豐。走到離海峰下,聞到一股清冽入骨的幽香,仔細聞,香中帶甘,似香非香,若有若無,不染塵埃,幼澄不禁入了神。仔細辨別,幽香來自離海峰上,似花朵剛剛盛放之時發出來的,帶點嬌憨,帶點清甜。幼澄心想:早就聽說這離海峰上有仙草,若能得一片花葉,不知道能治好多少病呢。這麼想著,卸下藥簍,全然忘了疲勞,興奮地尋找爬上離海峰的路,爬了半個多時辰,差不多還是在原地打轉,山峰陡峭,岩石光滑,根本無法攀爬,隻好放棄,悻悻下山去了。回去後幼澄苦思冥想,翻閱古書,尋訪隱者,還是沒有得到登上離海峰的路徑。隻打聽到一傳說,說幾代之前郡裏有一位青年,製了一隻巨大的孔明燈,下麵栓上繩子,燃起燈後把自己抓住繩子,結果越飛越高,飛到了離海峰上。傳說沒有下文,那個青年最後怎麼樣了,回來沒有,幼澄也沒有打聽到。但是鶴安郡的孔明燈是遠近聞名的,機關之巧在當時也無其他地方可及。幼澄到製孔明燈的老匠人那裏去,說明用途,老人嚴肅地說“孩子啊,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飛上去,有可能下不來,或者直接跌落下來,無命可活啊!”幼澄說:“老伯,愚侄不是為了玩,隻因那離海峰上有絕世草藥,得一株可治很多病。”老匠人想了想,答應他五日後來取。這五日中,幼澄每天準時到離海峰下,幽香越來越弱,非要凝神屏氣才能嗅到一絲。終於等到五日之後,幼澄迫不及待去找老伯取孔明燈,老伯千叮嚀萬囑咐,又教他操作又教他如何逃生。夜半,幼澄從家裏出發,開始爬山,天亮時分正好到離海峰下,點著孔明燈,按照老匠人的交代操作,半個時辰不到,孔明燈已經接近離海峰峰頂,抽掉燈繩,立即下降,不一會兒,幼澄連著孔明燈的繩子被掛在了一棵樹上,他解下身上的繩子,觀察周圍。這裏是另外一片天地,鳥語花香,古樹林立,到處能看到奇花異草。摘了幾個果子一邊果腹一邊向上攀爬,到了夜晚,幼澄時不時屏住呼吸,搜尋他一直期待的幽香,他感覺離他不遠,甚至近在咫尺,心中有一萬個呼喚,可是卻看不到這魂牽夢繞的幽香發自哪裏。第三天清晨,和著露珠的清甜,幼澄攀上了頂峰,如夢如幻中他看到了一株瑩白剔透、風華絕世的雪蓮,他的靈魂一震,瞬間無法呼吸,太美了,他歎到:這必定是上古仙人從西域雪山帶來的種子長出來的,現在已經吸收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才會這麼靈氣,若製成靈丹妙藥,便可根除人間諸多疑難雜症。伸手要采,突然看見那雪蓮似乞求他不要動手,幼澄方知這雪蓮已經到了通靈境界,加以時日,或許可以白日飛升,位列仙班。在雪蓮旁邊癡癡地坐了一天,趁著還有點亮光,幼澄依依不舍地別了雪蓮,順著山勢往下走,沿途采集了上百種珍惜草藥,到了草木不旺的地方燃起剩下的一點孔明燈燈芯,不一會兒,安全地落到了鶴足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