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令人氣惱,可是卻沒那個功夫讓我來發泄,必須馬上進行修正,否則高度表、速度表很快就會變化,評分標準規定:60度坡度盤旋5分動作中,高度一項是正負30米,就是超過30米就評不上5分了。好在我的修正動作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不需要我再過多思索了,手腳協調地反杆反舵就上去了,立馬就把坡度重新扳回到60度去。同時稍微增加了一點仰角,控製住升降表的繼續下指,並拉杆把它重新指回零,同時又補上一點油門。這麼來回一折騰增加了飛機的阻力,速度很有可能會減小的,油門不提前加不行,等看到速度小了再加油門就晚了。這個時候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看速度表和轉速表了,但是原則要把握好,就是像坡度60度這樣的大坡度盤旋,速度很容易小,而且小了以後還不容易增上來,所以做類似動作的原則就是速度要寧大勿小。
還好,高度表隻是下指到接近30米,仍在5分範圍內。但是,我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因為這樣不行,不能懶,必須把高度表修正回零!否則一會兒稍不注意飛機再帶點下降率就麻煩了,一下子就會突破30米的5分標準。於是我在氣流顛簸中竭力保持住60度坡度的同時,又暗中使勁把駕駛杆往斜後方帶了帶,讓升降表上指了約1米/秒左右,讓高度慢慢回升一點。看已經構成了很小的修正態勢,修正到位還需要一些時間的,我趕緊轉移注意力看速度表和轉速表。看速度是否穩定在規定的600公裏/小時,看轉速能否維持住這樣的速度不變。見速度、轉速都正常,我又迅速把視線轉移回來看高度表,因為我還需要及時改平飛,別矯枉過正,把高度又給冒上去了。還好,看的很及時,高度表的指針已經接近5000米了。我稍微鬆了一點帶杆力,同時趕緊檢查升降速度表,讓它的指針重新回到了零。
氣流還在顛簸,嚴重時飛機竟像是一把扇子,忽閃來忽閃去的,坡度在正負3~5度範圍內變個不停,最大振幅達到10度,給我的數據保持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在空域儀表所有動作裏麵,飛行員們都普遍認為:坡度60度盤旋是比較難做的,因為它要求的是穩定,數據基本不能變,而且時間較長,更增添了飛行員保持的難度。不像俯衝、上升轉彎之類的動作,坡度、速度、俯仰角等都是不停地在變化,飛行員的操縱動作快一點或慢一點、多一點或少一點都行或是都還可以彌補,所以相對好做一些。看來我今天是“屋漏更遭連陰雨,船遲偏遇打頭風”了,本身就是很難做的動作,還趕上了這麼大的氣流,真是上來就給我一個下馬威啊!
不怕,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嘛,越是難飛我越要把它飛好,這樣才能顯示出我的暗艙儀表水平啊!我快速分配著注意力,頭是根本來不及偏轉的,隻能是眼珠子嘰裏咕嚕地轉來轉去的。像鴨子浮水一樣,手腳不停地搗鼓著,隨時修正著方向、俯仰以及橫側平衡中出現的細小偏差。看出來就修到位,不讓它有絲毫的積累。終於,一左一右兩個坡度60度的盤旋被我做過去了,當然偏差是不少的,但一是都被我及時修正好了,二是都沒有超出5分範圍。
下一個比較難做的動作是坡度60度的30米/秒下降轉彎——有利速度上升。這套動作難就難在下降率的保持上,在坡度大、橫側傾斜多的情況下,飛機的俯仰平衡也變化明顯,所以想要精準保持那麼大的下降率是比較困難的。油門是收光了做,但是如果你放機頭快了的話,速度還有可能大起來,甚至超過30~50公裏/小時。因為油門已經是收光了,無法再用油門來控製速度,最後隻好放減速板來控製速度。隨後減速板若再收晚了,速度又會小下來,也能小到30~50公裏/小時,需要再往上加油門。如此循環往複,耗費精力不說,整個動作也就亂了套,勉強還夠個3分標準就算不錯的了。
對於這個動作,我是精心研究過的,為了便於操控,我把它在《訓練大綱》和《飛行教範》的允許範圍內進行了分解:按照坡度45度為界,之前算第一段,之後算第二段。第一段做到45度的時候一定要等一等,看一看,確實穩定了,再進入第二段,直至把坡度做夠60度。這樣階段明顯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一個階段突出一個重點,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沒有前後,稀裏糊塗。那樣是很難把動作做好的。
我修正了高度和速度的細微偏差,很快就創造好了進入30米/秒下降轉彎的條件,開始進入——首先是盯著速度表指針,不看轉速表完全憑感覺稍微收小油門,這樣可以集中精力看更重要的東西。見速度出現了減小的趨勢,便開始鬆杆,減輕帶杆力,讓機頭緩慢下沉。看升降表指針下指了,才開始壓坡度,壓得很慢,我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關注並控製下降率上了。在壓坡度的同時我繼續柔和鬆杆增大下降率,在下降率達到25米/秒左右的時候,坡度也達到了45度。於是我向斜後方反住了坡度帶住了杆,先不要再往下下了,坡度也不要再增加了,先保持一會兒再說。哼!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就是我定的第一個階段,必須要等一等,看一看,千萬不能著急,等數據穩定下來再做下一步,進入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