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 采訪(1 / 2)

國青賽的主辦方打定主意要把這次賽事做成標杆, 不光對比賽現場采用了全場直播的模式, 賽下也進行了許多宣傳, 線上線下通過各種媒體投放的視頻和文字不論, 為了方便信息傳遞和網民交流, 主辦方甚至在微浪上開通了官方賬號, 經常放上一些比賽信息和小花絮。

華國隊作為國家隊, 也有樣學樣,開通微浪後,有關華國隊的所有消息幾乎都能在上麵找到, 並且由於畫風比主辦方更為“活潑”,關於本國選手的消息也更全,哪怕比賽還沒有正式開始, 也已經吸引了幾十萬粉絲, 並且其中重量級大v不在少數。

因此當采訪的視頻一上線,就瞬間傳遍了網絡。

視頻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對華國隊的總體介紹, 旁白語氣溫和地介紹了所有參賽選手的基本情況。開幕式時因為人數過多, 主辦方對選手的介紹隻是一筆帶過, 而華國隊因為出現了意外狀況, 更是沒有幾個人注意到投影中的信息, 網民們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才徹底見識到了這個隊伍的學神程度。

作為隊長的沈博那金光熠熠的履曆不提,剩下的隊員一個兩個也都完全超出了了普通人對學霸的認知, 京大華大早就不能讓他們驚訝, 最高二十四周歲的年齡限製,這七個人裏竟已經出現了三個博士在讀,多個雙學位以及跨專業研博,還不僅如此,縱觀其履曆,各種耳熟能詳的獎項數不勝數,國際榮譽也不在少數,還有各種聽過沒聽過但一看就覺得高大上的項目名稱。

這是學生?

不不,這都是華國的大佬啊!未來指不定要出現在教科書上的那種!

被震得完全忘記之前對華國隊的質疑的網民目瞪口呆地蹲在屏幕前,突然感到了深深的自卑,但在自抱自泣的同時,卻也忍不出想看看下一位更讓人吃驚的學霸。

這種大佬離普通人太遙遠,遠遠看一眼都覺得自己仿佛升華了。

於是就在這種深切期待下,旁白也介紹到了華國隊最後、也是最小的兩位選手,相比較於前五位,黎稚和遲景年的介紹簡單得可憐。

黎稚不用說,他沉睡了六年,作為主尚所有者的身份也不適合在這裏出現,因此輪到他,也隻有將將達到參賽標準的年齡讓眾人震驚了許久——因為旁白也隻介紹了他的學校、年齡,以及目前已經就讀高三。但在前麵諸神的襯托下,這個跳了三級的履曆也就顯得無比尋常了。

而哪怕是遲景年,雖然已經拿到了這個年紀幾乎所有可以拿到的榮譽,但在眾人眼中,他也隻能說是未來的大佬,跟前麵幾位相比,他的履曆就顯得過於單薄了。

前後對比,巨大的落差讓人難以置信。

旁白結束後,是華國隊七人的集體采訪,簡單幾個問題後就到了第二部分,選手的個人采訪。

沈博等五位一看就是這方麵的老手了,麵對國家台的采訪也一樣淡定自若,回答極具大將風範,卻又挑不出毛病。

但同樣的問題,一到兩個小的,畫風驟變。

黎稚——

記者:“作為這屆國青賽年紀最小的選手,麵對這麼多優秀對手,您會感到緊張嗎?”

少年看了她一眼,簡單道:“還行。”

被那雙漂亮得有些妖異的褐眸微微一晃,女記者頓了頓才找回了節奏:“那對這次比賽的結果,您有沒有信心呢?”

少年還是那兩個字:“還行。”

雖然說的是還行,但那漫不經心的語氣,就算他說的是“有”,想必也沒有人會感到奇怪。

“還有問題嗎?”

“呃,咳,”女記者也不知在為什麼發呆,“那麼,可以和我們說說您是為什麼決定來參加國青賽的嗎?”

這個問題本來是為了讓選手吸粉用的,煽情也好,賣情懷也好,總之選手們都用的挺好。但到了黎稚這裏,隻見他仿佛終於來了點興致,微微側頭,狹長的褐眸裏緩緩流淌的奇異色澤晃得人心神一蕩。

“為了逃課啊。”他輕笑道。

遲景年——

提問前,女記者偷偷觀察了一遍對麵少年的臉,心下鬆了一口氣。還好,雖然論長相這位也不遑多讓,但氣質卻冷漠得很,論起給人的衝擊力和蠱惑力,遠沒有前邊那位讓人如此難以招架,作為記者的尊嚴可以保住了。

“這屆國青賽,您將會麵對無數年紀大於你的優秀對手,您會感到緊張嗎?”

遲景年言簡意賅:“不會。”

不同的答案,同樣的不按常理出牌。女記者嘴角一抽,再一次感到了心肌梗塞的味道:“那對這次比賽的結果,您有沒有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