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醉仙樓下身世謎(1 / 2)

雲落大陸南荒醉仙樓,自古以來便如一顆明珠,在距離南荒東部天巒城兩千裏之外,矗立在波光瀲灩的醉仙湖畔。此樓依山近水,位置絕佳。偏偏那山和水也是出奇靈秀。

醉仙湖波瀾壯闊,滾滾直向天際。湖水清澈閑細,金光細碎。悠悠水浪不停拍打岩石沙岸,嘩嘩輕響。湖麵也偶有大浪風起,水勢滔滔,席卷青天。除了望不到盡頭的水天相接處,可見遠近青山似黛,山體奇異,山石嶙峋。稀薄成縷的雲霧下,各色林木陰翳,種類繁多。

遠處仙山,除了夏天一片蔥蘢,古木蒼天,遮蓋一切外,餘則五彩斑斕,奇花異草,煞是絢麗。甚至清冬,也可看見白花俏麗,散逸清香,傲迎寒雪。

遙山近水相得益彰,加上這玲瓏寶塔般的醉仙高樓,和遠處隱隱可見的不改傳統風俗的小鎮村落,便形成了這世間難得一見的一帶湖景,如似一幅水墨。

此樓之名何來?傳聞是因當地曾有位久未得道的邋遢道士,愁苦之下,每日到樓上飲酒,每每爛醉如泥。眾人常笑其不守神淨身,何以成仙。卻是有一天,此道士在所有人嘲笑轉為驚呆的目光中,揮手間便是霞光萬丈,天空之上,祥雲彌漫,似打開一道天門。此人哈哈大笑中,便搖搖晃晃乘雲而去,似是升入仙界,留下千古傳說,再未現身。

這傳說不知真假,卻被人們代代相傳。故此樓,名為醉仙樓。於是,便有醉仙湖,醉仙鎮和醉仙山等等接踵出現。

更是,經過人們一番鼓噪流傳,便是這醉仙樓的酒,使得此道升仙。從此,這醉仙樓的酒也出了名,能使修者飛升成仙的酒,自然絕非凡釀。所以,不少修道之人,也常常來此觀景飲酒,感悟仙塵之別,使得籠罩此樓的光環更甚。

醉仙樓矗立湖邊,共有七層,成玲瓏寶塔狀。底層雕花簷角,向十方張開,各有紅色燈籠垂掛。其對角間距,絕對超越百丈。一角延伸至醉仙湖湖麵之上,呈水上樓閣。往上一層,簷角便少一個,直到最後一層的四方畫簷橫空,簷角卷向天空。整個醉仙樓,以雕梁畫棟,堂皇富麗來形容,毫不誇張。

隻見醉仙樓大門兩邊,一幅對聯敘道:“雲光水色淩塵閣,杯酒醉夢結仙緣。”其字跡洋洋灑灑,筆力蒼勁,可見賦聯之人,功底之深。此聯內容,倒也符合這醉仙樓情狀。

在這裏來往之人,不是達官貴人,富家子弟,便是身份特殊之人,如皇親國戚和修士。這類人等雖不是天天觀臨此地,可天下之大,慕名而來的人定是不少。所以除了下雨,都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但是,對於白雨這樣為醉仙樓廚房運送貨物的跑堂小生,這醉仙樓閣,便是皇宮天殿,是不能進入的。

時值初秋,天空細雨菲菲,遙山霧籠,近水生煙。近幾日天氣不佳,人客更是不正常地稀少,仿似什麼把人們引到了他處。醉仙樓配製各色佳肴的材料特產隻多不少,白雨也不用去附近小鎮和山中尋羅收集了。手頭活計停下,他隻好獨自一人,躺睡在醉仙樓後院的西廂偏房內。

這裏原本是堆放雜物之地,卻是醉仙樓管家讓他清理出一處房間,作為臥室。當然,住在這裏的跑堂小生,不止他一人,還有他的好友張林,因為離家太遠,故也住在這裏。

和張林不一樣,白雨居住在此,是因為他無家可歸。這醉仙樓便是他的家,準確的說,此樓後院偏僻的西廂陋室,才是他的家。他是被醉仙樓樓主一個友人,在雨夜撿到,並交托給醉仙樓收養長大,此人在他腦中印象並不深刻。他隻是記得那是一個高大英武的男人,曾經常來醉仙樓後院看自己,他呼為“李叔叔”。

此人在他五歲時給了他一個小包裹,言是在醉仙樓前撿到他時,放在自己身旁的。之後,白雨再未見過這個男人。

他自從八歲時起,便開始為醉仙樓跑堂,負責去周邊近處收羅本地特產。與他交道最多的,便是醉仙樓管家夫婦。這管家夫婦雖是計算刻薄之輩,不過好像受到特別囑咐,並沒有為難過白雨,但也沒有過多關照。

一晃十七年,白雨已經長大,成為了一個身軀挺拔的青年。跑堂小生特有不長的碎發下,一張顯得剛毅的臉龐上,常常露出一雙憂鬱的眼睛。這雙眼,不應該是一個朝氣勃勃的青年所有。

整體來看,這應是一個身體健康,且頗顯英俊的青年。可是跑堂出生的他,每日雖見慣達官貴人,富家子弟,也見得他們談吐和作風,奈何身世淪落,背景淒涼,沒有嬌生慣養之閑。便是形象不錯,也是不如那些富家子弟修飾精妙頤養春光,所以很是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