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突遭變故(1 / 2)

長城上多少忠魂勇士浴血奮戰、躺屍疆場,隻為將日寇鐵蹄打回老家,但是喪權辱國的《塘沽停戰協定》讓英雄含恨、誌士悲歌,流血和犧牲、保家與衛國在虛假的和平麵前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1935年春天,旭日溫和,微風絲縷,一片片嫩嫩的翠綠已經綻放綻放。回家路上,司馬長空斜背著包裹,穿了一件白色的汗褂,緊束著腰帶。右手提著一把戚家刀,刀鞘都黑的頗有光澤,必然是把好刀。

司馬長空,出生在華北平原名為“兜口”的小鎮上,家裏做個藥材生意,頗有些資財,又是書香門第,在兜口鎮上也算是有些名望的。這小子今年20歲,相貌算不上俊朗,卻也生的精神,尤其是眉宇間透著一股氣,明眼人一看就會有種不可撼動的感覺。

兩年前長空的父親司馬清在家門口救了一個快要餓死的軍人,此人姓戚,是29軍的一個連長,參加過長城抗戰,手中一把戚家刀砍死了二十多個鬼子,但是我們的武器裝備終究是相差甚遠,在一次戰鬥中,戚連長的陣地被鬼子的山炮炸成了焦土,要不是被一名18歲的士兵不顧性命撲在身上擋下了四射的彈片,恐怕也早已經和閻王爺打牌去了。從屍堆裏爬出來的戚連長,掩埋了陣亡的一百多兄弟,他打算回部隊,卻被拒絕接收,什麼原因?沒有原因!因為中日停戰了,凡是在長城上打仗的中國兵都在名冊上被注銷了。戚連長帶著傷,一路跌跌撞撞的挨到了司馬家門前,當時雖然是黑夜,但憑著月光也看得出這是一個大戶人家,想去討口飯吃,卻已經沒有了敲門的氣力,餓暈在司馬家門前。幸虧司馬清那天是夜裏回的家,正巧看見有個穿軍裝的倒在家門口,天生慈悲心腸的司馬清讓隨從將戚連長背到客房調養。

為了報恩,也是看著18歲的司馬長空很像舍命救了自己的那名戰士,就留在司馬家教長空武藝,司馬清也順水推舟,幹脆就讓長空拜戚連長為師。這兵是當不成了,戚連長打算回老家照顧年邁的老娘,司馬清就讓長空跟隨,一來多個幫手,二來讓長空多跟著師傅學習武藝。這一走就是三年,這次長空回鄉,是戚連長覺得自己已經沒什麼東西可以再教授長空,師徒緣分也該告一段落了,何況日本人狼子野心,不會就在長城邊上駐足,入侵關內是遲早的事,司馬長空應該回去時刻準備為國效力。臨別時,戚連長將自己的傳家寶刀贈給了長空,並交給長空一封書信,這是寫給駐守在北平的29軍一個名叫何基灃的團長的舉薦信,何基灃是戚連長的老上司、又是同鄉,當初拒絕他回到部隊實屬上命難違,但是國難當頭、用人之際,他一定會接收司馬長空為國效力的。

長空無意欣賞著路邊的生機,隻念想著即將團聚的親人。不多時,兜口鎮就在眼前了!鎮上依然熱鬧非凡,好像關外的戰事,和自己都沒有任何關係。雖說日本人一度肆無忌憚的蹂躪中華,但是戰火最近也隻是燒到了長城邊上,華北的老百姓還是過著相對平靜的日子,《塘沽協定》更讓大部分人認為日本人隻是想要東三省。長空一路奔跑,恨不得雙手也用上,他太想念家人了,尤其是父親,他在想著父親一見到自己成長了不少一定會大吃一驚。

“爹、娘,我回來!”長空敲著大門。一聲未應,兩聲為應,到第三聲喊出來,從門縫裏探出一個小腦袋,一看見長空,眼淚都飆出來了。

“大少爺哥……你可算回來了……”這個人叫司馬小果,是司馬家的家丁,七歲就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司馬清看他年紀尚小,就帶回家中做了家丁。他本不叫司馬小果,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叫什麼,因為溫和、善良,又是個愛哭鬼,所以別人都叫他小饅頭。司馬家上下都很喜歡這個善良的小孩,司馬清也當他是半個兒子,就取名為司馬小果,如今小果也已經十八九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