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新版衝冠一怒為紅顏(下)(3 / 3)

“紮。”不等伍次友喊冤,慈寧宮太監總管李引證已經躬身答應一聲,再起身來時,李引證右手中已經多了一把七寸長、小指頭粗細、明晃晃的鋼錐,眾人甚至沒有看清楚李引證是怎麼行動的,李引證的身體已如鬼魅一般站到兩丈外的伍次友麵前,抬手一錐,尖銳無比的鋼錐便深深插進伍次友的心髒部位,鋼錐從前胸貫穿至後背,鮮血立時染紅了伍次友上半身的前後衣襟。伍次友隻是歇斯底裏的無聲慘叫一下,腦袋一歪就此不動。

“好快的動作!這個太監練過葵花寶典嗎?”吳遠明被李引證的鬼魅般的動作嚇得頭皮發麻,趕緊打開窗戶探出頭喊道:“老祖宗,請你一個人上來就行了,你那個貼身的太監,就讓他留在下麵吧。”

孝莊淡淡一笑,擺手道:“小李子,你留在下麵吧。”又轉向吳遠明說道:“世子,老身年紀大了腿腳不好,讓你的人攙老身上樓吧。”吳遠明擺手一使眼色,立即過來兩個暗藏匕首的親兵,小心提防著一左一右的把孝莊攙上二樓,一直攙進吳遠明和康熙等人所在那個房間,經過魏東亭和李雨良身邊時,孝莊隻是看了他們一眼,並沒有多說其他話。

“老祖宗……!”見唯一的依靠孝莊來了,康熙再也控製不住心頭的害怕,當場嚎啕大哭起來——他再奸詐,畢竟也是一個十六歲的半大孩子,對孝莊的依賴之深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孝莊慢慢走到康熙身邊坐下,一邊擺手製止吳遠明和姚啟聖等人下跪行禮,一邊替康熙擦著淚水,淡淡的向吳遠明說道:“吳應熊,你鬧夠了沒有?現在我們愛新覺羅家和你們吳家可都被你逼到絕境了。”

“老祖宗,這都是誤會,微臣也是無意中把皇上抓到的。”吳遠明對孝莊還是滿敬佩的,飛快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末了吳遠明說道:“請老祖宗明鑒,微臣並不想弑君犯上,隻要皇上赦免了微臣的一切罪名,再放微臣回鄉省親,等微臣找到了惠兒,微臣馬上離開北京。”

“你有什麼罪?”孝莊淡淡一笑,“欽犯伍次友夥同江湖匪類李雨良弑君犯上,挾持當今天子,你吳應熊率兵解救,當場格殺欽犯伍次友,救皇帝於刀劍之下,功在社稷,賞一件四爪團龍褂、食郡王俸是應該的。另賜吳三桂穿明黃團龍褂,以示嘉獎。伍次友戮屍示眾,李雨良發配寧古塔為奴,這事情就這麼了了吧。”孝莊又轉向孔四貞說道:“從今以後,撤除對吳應熊府的監視,明白嗎?”孔四貞忙點頭稱是。

孝莊的讓步和曲意求全換來了吳遠明的得寸進尺,吳遠明涎著臉說道:“多謝老祖宗賞賜,那微臣回鄉省親的折子,老祖宗可以批準嗎?”孝莊長歎一聲,轉向姚啟聖問道:“姚啟聖,我聽人家說吳應熊強忍你做幹爹,是因為你才學過人,機敏練達。既然如此,吳應熊這麼愚蠢的請旨,應該不是你給他出的主意吧?”

“當然不是。”姚啟聖搖搖頭,向傻頭傻腦的吳遠明說道:“傻兒子,太皇太後就算同意了你的請旨,並且不在路上找你的麻煩,你以為你就可以平安回到雲南嗎?北京到雲南幾千裏路,路上隨便來一撥人宰了你,你的父王首先懷疑的對象就是太皇太後和皇上,這個可正是鼇拜、天地會和台灣鄭家等人最樂意看到的事。何況,你還有一個弟弟,他會樂意看到你……嘿嘿。”

姚啟聖沒有把話說完,因為藩王留質子在京城那是古今慣例,吳應熊要是大搖大擺的回雲南了,就該吳應麒到北京來當人質了,吳應麒會不會偉大到為了一個十幾年沒有見麵的大哥犧牲自己呢——何況吳遠明是朝廷承認的世子,回去後,吳應麒這個事實上的世子又該置於何地?吳遠明也不是笨蛋,搔搔光禿禿的前額已經明白了姚啟聖的意思,泄氣道:“既然如此,那微臣就撤回奏請吧。”

“時間不多了,皇上,吳應熊,哀家希望你們當著哀家的麵發一個誓。”孝莊平靜的說道:“發誓你們倆從今往後和好如初,再不互相攻伐,皇上保證今後再不為昭惠的事與吳應熊起任何爭執,事後絕不找後帳。吳應熊你發誓再不暗中支持鼇拜,再不主動找皇上的麻煩。”

“媽的,又是緩兵之計。”吳遠明會相信康熙發的誓那才叫怪了,曆史上康熙就是這麼對王輔臣和耿精忠賭咒發誓絕不找後帳,騙得兩個家夥投降拉吳三桂的後腿,但是三藩之亂平定後才一年時間,兩個笨蛋就被康熙暗殺的暗殺,淩遲的淩遲,沒一個有好下場。但是眼下外麵的鼇拜大軍頃刻便到,再不裝作相信康熙的話也沒辦法了,吳遠明隻得在孝莊麵前發下了一個毒得可以媲美五步蛇牙齒的毒誓,保證今後再不主動找康熙的麻煩。康熙也不甘示弱,發的誓言之毒絲毫不亞於眼鏡蛇毒腺體分泌液,保證事後不找吳遠明秋後算帳。君臣倆又在孝莊和鼇拜的雙重壓力下抱頭痛哭一番,算是和好如初了。

吳遠明和康熙的事情一了,孝莊立即引著吳遠明和康熙一起走出山沽店大門,向跪地山呼萬歲的各支軍隊宣布吳應熊的救駕奇功和諸種頒賞,並向眾軍出示了刺客伍次友的屍體,將這件事情做了個了解。而此刻鼇拜火速調來的豐台駐軍距離山沽店雖然已經隻有兩、三裏的路程,無奈康熙和孝莊都已經回到了自己的軍隊中,加之北京城方向又有吳六一調來的軍隊在十萬火急的趕來,失去戰機的鼇拜無奈,隻得按孝莊的旨意要求命令豐台駐軍返回原地駐紮,孝莊和康熙也在忠於自己的軍隊簇擁回到北京城,一場足以左右政局的巨大風波便被化為了無形。

順便提一句,當孝莊從山沽店二樓下到一樓的時候,姚啟聖曾經看準機會向孝莊低低嘀咕了一句,“太皇太後果然好手段,太皇太後身邊那個總管太監,似乎是前朝東廠出身的吧?”

“姚先生,哀家總算是明白伍次友當初為什麼反對皇上任命你為四川總督了——他是在妒忌你,怕你搶了他在皇上麵前的位置。”孝莊麵色平靜的答道:“如果當時哀家在場,不要說四川總督,就是兩江總督哀家也答應你。不錯,李引證是前朝東廠出身的,他那一錐是從心髒和肺髒之間的空隙刺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