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 暉
學林先生是我的忘年交朋友,當他給我電話,要我為他的新書作序的時候,我一點沒有猶豫,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學林以前的每本書,我都拜讀過,可以說不管是對學林的為人,還是為文,都是非常熟悉的。他出生於鄉村,來自於底層,身上總是帶著一種泥土的質樸和親切,他的文字也都透著一股地氣和清香。這一次,他又有了什麼大作出版,又會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很快,書的清樣就到了我的手中,我認真地翻看起來。原來,這是一本寫老年人的書。學林先生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兩年時間,在《泰州晚報》“晚晴”版開設專欄“耄耋風景”,以老年人生活為題材,一周一篇,一文一圖,竟然寫成九十九篇,並以《晚霞裏的風情》為書名,結集出版,真是可喜可賀!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其一特別在選材。以一本書的容量全麵對焦老年人生存狀態,觸摸老年人情感脈搏,這在今天出版物汗牛充棟的情況下,我還沒有見到,或者說還很少見。中國正逐步進入老年化社會,據國家頒布的數據,目前已有兩億多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到2015年將會超過三億。老年人已經成為極需得到全社會重視、關心的一個群體。學林先生以自己的才智和視角,持續兩年之久,為老年人的喜怒哀樂立此存照,以期引起全社會對老年人更多的關愛、溫暖,實在令人敬佩。
其二特別在配圖。該書每篇文章都配有一圖,誇張幽默,貼近生活,令人遐想,文圖搭配,相得益彰,更添老人生活之有趣、可愛。圖的作者錢新明先生我不熟悉,但從每幅圖的不俗筆墨中,可以看出他的繪畫功底和率真之心。許多配圖就是一幅獨立的美術作品,其老年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表現得栩栩如生。從學林介紹得知,新明先生自幼習畫,先後有數百件油畫、宣傳畫、插圖等刊發於全國各級報刊或展出於省市美展,還有大量新聞、文學作品發表或獲獎,可見其成果之豐。
其三特別在精短。為文難,為短文更難。當今文章可以說越寫越長,動輒上萬、十數萬甚至數十萬字,以至有的作家不屑於寫作短文,專事“大部頭”生產。長文固然不乏精品,但亦有不少實為粗製濫造。學林先生卻能靜下心來,以數百字一篇,經營自己的短文,追求質樸簡練,追求白描傳神,追求幽默冷峻,追求生活的真味,一篇篇積累,終至洋洋十多萬言,而老年人的生活百態,晚霞裏的那一片別樣風情,也於筆端繪成一幅真實、動人的芸芸眾生相了。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捕捉’生活,‘抓住’生活的能力,是一種天賦,而天賦是無法強求的。然而光有天賦是不夠的,需要經常接觸所要描寫的環境;需要忠實,對你自己感受的堅定不移的忠實;需要自由,觀察和理解的充分自由;最後,需要修養,需要知識。”學林先生無疑是具有這樣的“捕捉”生活、“抓住”生活的天賦的,也是具有這五個“需要”的才能和根基的。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群體,他們歡笑、快樂、痛苦、孤獨,他們有夢想、有堅守、有無奈、有憂傷,其個性都很鮮明,都能從我們的周圍尋找到他們的影子,更能讓我們讀過之後獲得對人生、對生命的啟迪和感悟。
當然,縱觀全部作品,也有遺憾之處,老年人中的弱勢群體沒有得到一定篇幅的反映。這大概是因為報紙專欄的局限,學林先生不得不更多地描寫生活的溫暖和亮色。固然,今天的社會,老年人的生活大多是幸福、快樂的,然而,在生活的底層,在光亮的背後,也有多少辛酸的淚,需要我們去直麵,去正視!
盡管如此,這仍然是一本很特別的書。這是學林先生以自己的愛心和真情,獻給老年朋友的一份禮物。
《晚霞裏的風情》——耄耋之年的我,很親近,很喜歡。相信廣大的讀者,也會親近和喜歡。
是為序。
2013年中秋於揚州梅嶺
王暉,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江蘇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電影電視文學二級編劇,代表作品有電視劇《古運河畔》、《大水圍困的村莊》、《蓮湘的傳說》,電影《小小新四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