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輯
國際詩壇動態
(17)2009年度世界詩歌獎擷英
<1>2009年度法語詩歌獎概覽
王迪
龔固爾詩歌獎(Le Prix Goncourt de la Poésie),即曾經的龔固爾詩歌獎學金,是法國重要的詩歌獎之一。它獨立於龔固爾獎之外,由龔固爾學院創設於1985年,每年頒發一次,與旨在獎勵某部作品或某個文集的龔固爾獎不同,該獎用於表彰某位詩人的全部詩歌創作。2009年,摩洛哥詩人、作家、翻譯家阿布德拉蒂夫·拉阿比(Abdellatif La?覾bi,1942—)獲此殊榮。
法蘭西學院主要設置五個詩歌獎項。法蘭西學院詩歌獎(Le Grand Prix de Poésie de l’Académie Franaise),始創於1957年,用於獎勵用法語寫作詩歌的詩人作家。2009年,生於黎巴嫩的詩人維納斯·庫裏-加塔(Vénus Khoury-Ghata,1937—)憑借自己全部法語詩歌作品榮獲此獎項。戴奧菲爾·戈蒂耶獎(Le Prix Théophile Gautier),始創於1969年,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抒情詩人。2009年,馬修·貝內澤(Mathieu Bénézet,1946—)憑借《請隻相信我:尋回的文稿》獲此殊榮。弗朗索瓦·科貝獎(Le Prix Franois Coppée)和保羅·魏爾倫獎(Le Prix Paul Verlaine),皆始創於1994年,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優秀詩集。2009年,卡勒爾·羅傑斯特(Karel Logist,1962—)以其詩集《帶走一切:1988—2008年詩集》獲科貝獎,讓-呂克·斯泰恩梅茲(Jean-Luc Steinmetz,1940 —)憑借《帶斑點的表象遊戲:詩與詞》獲魏爾倫獎;還有始創於1969年的亨利·蒙道爾獎(Le Prix Henri Mondor),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傳承馬拉美詩風的法國詩人或以馬拉美為研究對象的法國作家。2009年,勞爾·貝克德利耶夫爾(Laure Becdelièvre)以其著作《尼采與馬拉美:二人行之缺失》獲獎。
阿波利奈爾獎(Prix Apollinaire)是又一個法國詩歌重要獎項,創始於1941年,每年頒發一次,初衷是期望讓詩人們有機會度假,後用以表彰具有獨創性和現代性的詩歌。經終身評委會評議,獲獎者必須是公認的優秀詩人,並將得到1500 —3500歐元不等的獎勵。2009年,裏昂詩人雅克·昂賽(Jacques Ancet,1942—)以其詩作《晦澀的身份》獲獎。
馬拉美學院詩歌獎(Prix de poésie de l'Académie Mallarmé)每年頒發一次,用以獎勵上一年度出版的優秀詩集作者,在布裏夫書籍博覽會期間頒獎,總獎金額3800歐元。2009年讓-馬克斯·迪克西耶(Jean-Max Tixier,1935—)以其詩集《雲之寓言》獲獎。
創建於1838年的法國文人社團是著名的私人團體,巴爾紮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等名作家都參與了社團的建設,該社團旨在保護所有法國作家的道義權利、遺產權、法律地位、社會權益等。下設兩個詩歌獎項:文人社團詩歌獎(Grand Prix de Poésie de la Société des Gens de Lettres)和路易·蒙塔爾特詩歌獎(Prix de Poésie Louis Montalte)。前者始創於1983年,2009年讓·奧利策(Jean Orizet,1937—)以其詩集《目光迷霧:1958—2008年詩歌集》 獲此殊榮。後者始創於1992年,2009年該獎頒予了讓-克洛德·皮洛特(Jean-Claude Pirotte,1939—),以獎勵他的全部詩歌創作。今年皮洛特還以其《幽靈隧道》 獲得了法國第二大城市裏昂的詩歌年獎科瓦爾斯基獎(Le Prix Kowalski),科獎亦是法國目前重要的詩歌獎項之一,獎勵上一年麵世的優秀詩歌作品,鼓勵當代作家的詩歌創作。皮洛特今年又憑《萊維蒙特》 贏得了比利時的法語詩歌雙年獎莫裏斯·卡萊梅獎(Le Prix Maurice Carême)。
由想象工廠協會創設的馬克斯-鮑爾·福榭獎(Le Prix Max-Pol Fouchet)旨在向公眾推介尚無聲望或懷才不遇的詩人。評委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23名成員組成,每年10月在倫敦頒獎。2009年6月,評委們齊聚巴黎,史無前例地決定將此獎授予一部收集了39位當代詩人作品的詩選《你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
1997年創設的路易·阿馬德詩歌獎(Prix de Poésie Louis Amade),旨在推介新人新作,並為獲獎詩歌配曲用於演唱。該獎每年頒發一次,獲獎者將獲得一枚小王子紀念章以及由皇家學會特製的收納其所有詩作的紀念冊。2009年薩繆埃爾·弗羅蘭(Samuel Florin)憑借《禮物》獲此殊榮。
羅伯特·甘佐年獎(Le prix Robert Ganzo)獎金10000歐元,用於獎勵更關注社會實事動態的法語詩歌作者。2009年弗蘭克·弗納耶(Franck Venaille,1936—)獲此獎項。
加拿大魁北克三河城詩歌國際節(L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Poésie de Trois-Rivières)於1985年秋始創於“詩歌之都”三河城,是當地重要的文化節日,組委會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來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屆時參與其中。經曆了二十多年的發展,該節日已發展為頗具國際化、多元性的詩人盛會。下設六個重要的詩歌獎項。其中,菲利克斯-勒克萊爾詩歌獎(Prix Felix-Leclerc de la Poesie)是雙年獎,始創於1997年,用於獎勵魁北克年輕詩人。2009年達尼埃爾·勒布朗·布瓦裏耶(Daniel Leblanc Poirier,1984—)獲此殊榮,獎金1000美元,另獲菲利克斯-勒克萊爾全集作為紀念。詩歌國際節魁北克獎(Le Grand Prix Quebecor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poésie),始創於1984年,每年頒獎一次,用以獎勵用法語寫作詩歌的加拿大詩人。2009年魁北克詩人、散文家讓-保羅·達伍斯特(Jean-Paul Daoust,1946—)獲此殊榮。菲利克斯-安托萬-薩亞爾德獎(Le prix Félix-Antoine-Savard)始創於1996年,每年頒獎一次,2009年該獎授予了科裏納·舍瓦裏耶(Corinne Chevarier,1967—)。魁北克大學皮社獎(Le Prix Piché de poésie de l'Université du Québec)用於獎勵第一次問世的優秀詩作,獎金額為2000美元。2009年西蒙·布爾裏斯(Simon Boulerice)獲此獎項。
加拿大總督獎(Les Prix du Gouverneur Général)始創於1937年,是加拿大重要的文學獎項,獎項分設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青年文學、翻譯等。其中,2009年法語詩歌獎頒予了諾曼·德·貝爾福耶等5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