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1 / 1)

卷首語

唐曉渡

曆經大半年的籌備,《當代國際詩壇》終於和讀者見麵了。當然,這隻是一本書,一份詩歌出版物,但我們的期待還是要求一個更有色彩的比喻,例如一次精神的饗宴,或者一個作為閱讀事件的詩歌節日。

是的,一個作為閱讀事件的詩歌節日,一個屬於你的、我的、我們大家共同的節日。

說到“節日”,我曾在“2006帕米爾詩歌之旅”(計有來自8個國家6個語種的詩人參加了這次活動)開幕式的致辭中表達過如下的認識:“這將不僅是一個小小的詩歌節日,也是有關詩歌存在於當今世界及其存在方式的一個小小象征。它表明:在這個處於急劇變化中,且被形形色色的衝突以至戰爭的陰雲所籠罩、所困擾的世界上,一種超越國家、民族和文明模式的藩籬,直接訴諸人類心靈的對話不僅必要,而且可能;而與以經濟利益為支點、謀求份額和霸權為核心的市場全球化相平行,還存在另一種‘全球化’。那是我們自己的全球化,是自偉大的歌德於近兩個世紀前提出‘世界文學’這一劃時代的概念以來不斷加速、日見清晰的有關人類生存與心靈處境的解讀和揭示的全球化,是有關個體生命的激情、夢想、良知、智慧,有關語言邊界的追問和探索,以及與此相關的傳播、交往和交流方式的全球化。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這樣一種全球化的進程孕育、催生了中國的‘新詩’即現代詩,並深刻影響了其近一個世紀來的發展;也正是因為置身同一的曆史進程,我們才會在這裏相聚。”

我相信,使各國詩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也是我們和讀者通過《當代國際詩壇》相聚的理由,正如是我們之所以要創辦這份刊物的理由一樣。

熟悉上世紀八十年代詩歌盛況的讀者,或許會由《當代國際詩壇》而勾起對《國際詩壇》、《現代世界詩壇》的曆史記憶。這兩份分別創辦於1987和1988年的姐妹刊物都以譯介國外現代詩為己任,盡管存在的時間都不夠長,出版的期數都不夠多(前者兩年中出版了6期,後者則僅僅來得及出版了創刊號),卻因及時呼應了當代詩歌發展的需要,提供了強有力的參照,並發揮了非常的催化和啟示作用而影響卓著。令人遺憾的是,自九十年代初至今,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內,國內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專門詩刊。這種局麵相對於同一時期內中國當代詩歌的日臻成熟,相對於它需要不斷以“他者”為鏡像,不斷根據二者關係的變化而重新發現和辨認自身,並不斷在彼此汲取活力和能量的過程中重新確立自身的內在要求,不能不說極不對稱。我們希望《當代國際詩壇》的創刊能為改善這樣的局麵略盡綿薄之力;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拂去歲月的塵封,向當年排除萬難,一手創辦了上述兩份刊物的老詩人彭燕郊先生致敬!向新詩有史以來,一直以薪火相傳的方式,孜孜於中外詩歌交流的幾代詩人、翻譯家致敬!你們工作的價值,無論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

當代。國際。豐富。高端。一個開放的、全視野的多向互動平台,以服務於中國當代詩歌的繁榮和發展——這是認知《當代國際詩壇》的一係列關鍵詞,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和努力方向。近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詩歌的長足發展使我們底氣沛然,由一批優秀的詩人、翻譯家和詩歌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個強有力的工作班子,而不是一個名譽集體)使我們信心倍增,而中坤詩歌發展基金和作家出版社的協力支持,則使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從容製定一個立足長遠的、較為係統的工作計劃,在此謹一並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以下是《當代國際詩壇》的一些常設欄目及其內容特征:

1、天空與星座:譯介不同語種的各國當代傑出詩人的作品和有關評論。

2、交點與焦點:以探討、論述中外現代詩發展過程中的交叉影響和相應的詩學問題為主體,包括國外詩人、學者的譯述和中國詩人、學者的原創論述。

3、帕米爾之聲:為應邀參加年度“帕米爾詩歌之旅”的中外詩人特設的作品平台。

4、國際詩歌圓桌:中外當代詩人以對談、對譯等方式進行的現場交流記錄和分析。

5、翻譯實驗室:實驗性翻譯、翻譯差異研究、翻譯過程的經驗描述和反思、翻譯批評等。

6、跨躍巴別塔:影響卓著的詩歌翻譯家之作品薈萃及相關研究。

7、大師和他的世界:中外詩歌大師傳記或評傳片斷。

8、姿態與斷想:中外詩人隨筆作品。

9、信息和反聵:重要的國際詩壇信息及讀者對本刊的反聵。

親愛的讀者,編輯《當代國際詩壇》是帕米爾國際詩歌交流中心全部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它首先是我們大家共同擁有的一個敞向世界,也敞向我們自身的詩歌窗口,而它所對應的,是您清澈而銳利的目光。我們相信,由於您的關注,這個窗口將變得越來越寬大明亮,氣象萬千。

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