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2010年6月,我畢業了。

2011年3月,我寫下第一篇博客。

2011年6月,我來到北京。

2015年9月,我跟磨鐵簽訂了出版合同。

博客一共87篇文章,原創約13萬字,記錄了我來北京4年多一些真實的故事、見聞、感受以及自己的成長變化,文章風格不雞湯、不狗血、不正能量。寫了4年的博客終於能有個結果,而且還是與行業數一數二的出版公司和熱心負責的編輯合作,非常榮幸。作為一個互聯網狗,隻是嚐試著把一個原本並不擅長但有點興趣的事情堅持了4年,隻是想有一個結果,沒想到結果這麼好。

我不是學計算機的,隻是憑著對互聯網的興趣,進到了喜歡的行業和公司;也不是學中文的,大學畢業一年才開始正式寫文章,隻是想記錄在北京的生活,沒想到能集結成書。

在別人看來,我是個有點另類的人,不是貶義的,我隻是走了一條少數人會走的路,憑著自己的興趣,做了喜歡的事情,接受現實,追求理想,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績,雖然這其中有打擊、有失敗、有煎熬,可我卻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苦中作樂、樂此不疲。

最近一段時間整理前幾年寫的文章,青澀、過於理想化、典型的“憤青”,一路看下來,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一些想法和價值觀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曆的增長而逐漸發生變化。

“北京是全國少有的、一個你對別人談夢想別人不會罵你傻×的地方。”我當時看到這句話時,內心此起彼伏。北京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全國少有。來北京四年很幸運,多數事情都做到了,而後麵的目標也越來越趨向現實。在中國,賺錢能力很重要,而金錢和理想並不矛盾,有了錢可以更好地實現理想,物質是基礎,理想是升華。

最近幾年,深深影響和改變我價值觀的三個人:留幾手、羅永浩、許巍。中國社會還不夠包容,價值觀還不夠多元,物質條件還不夠豐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局限的現實社會裏,年輕人即使努力奮鬥也不一定能實現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可即使前路漫漫、折騰不止,還是會有一些勇敢的人在通往理想主義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接受現實的前提下追求理想,最後名利雙收,雖然這隻是很小比例的一部分人,他們隻是想讓別人知道這樣也能成功,不是非得那樣才行。

人們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追求的東西也各不相同,不是每個人都追求成功,不是每個人都想來大城市,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安穩,沒有對錯,不管怎樣,隻是希望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生活方式不盡相同,本質卻殊途同歸,人們都在追求幸福。

在追求正確事情的道路上,必然會有很多苦難,因為生活就是一個苦難接著一個苦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是凱魯亞克的小說《達摩流浪者》裏的一句話,老羅說:“當你試圖放棄一個你知道是正確的事情的時候,希望你能再看看這句話。”

有多少苦難,他日一同回頭看,我們推杯換盞,盡是笑談。

最後感謝那些支持我文章的朋友們,沒有你們,也就沒有這本書,感謝。

Alex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