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選者序
四年了。
如我一般的體育迷深知:四年是一屆奧運會或世界杯的周期—事實上,經過這四年,《新世紀詩典》已被打造成為中文現代詩最公開、公正、公平的競技平台:你是詩人,那就拿出一首首好詩來拚、來比,別仗詩外功夫。
過去的一年,所謂“第四季”,過得頗不平靜,我們經曆了考驗—其中最嚴峻的考驗眾所周知:網易微博死了!我們失去了自己賴以存在的物質平台!如你所知,四年前,《新世紀詩典》誕生於網易讀書頻道的精心策劃。盡管它在一年後就不再有別的投入,但這個物質平台還在,我們還可以自己玩,詩人們也早已習慣了自得其樂……誰會想到,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風言風語後,在2014年12月15日這一天,網易微博突然死亡!如你所知,《新世紀詩典》之所以能夠火起來,火四年,皆因在微時代裏應運而生,一夜之間失去了這個物質平台和多年營造起來的氣氛火爆的第一現場,對它的打擊是致命的—好在我們有先見之明,已在新浪微博狡兔二窟:用轉載重評的方式(功在湘蓮子),聚斂了些許人氣,部分《新世紀詩典》詩人或者原本定居那裏,或者提前移居那裏……於是,在2014年12月16日(《新世紀詩典》的曆史將銘記這一天)一天之內,堅守網易微博近四載的《新世紀詩典》詩人們來了一次“敦刻爾克大撤退”,全部遷往新浪微博,叫人淚奔的是:大批鐵杆讀者也追隨我們一起撤退。那一天,我在網易微博所發的最後一帖是:“創世之功,永載史冊。再見,感恩!”然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為在今後不再經曆如此猝不及防的被動,我們在遷往新浪微博的同時也開通了微信,從第二天起,微博、微信同時發布。
老天不負愛詩人,在經曆了這一次的大折騰之後,《新世紀詩典》在微現場的人氣不降反升,且是飆升,一下子增加了十倍之多,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網易微博死了,《新世紀詩典》沒有死,金蟬脫殼,鳳凰涅槃!
在過去的一年裏,在經曆了足以致命的嚴峻考驗下,我們仍然一天不少地推薦了365首詩(新增作者上百位)—這是《新世紀詩典》的基石,有此基石,大廈堅固;無此基石(哪怕少了一磚一瓦),大廈傾覆。不瞞您說,我想象過《新世紀詩典》或許會在未來經曆低潮:一年中,隻做了一件事—推薦。不過,做了這一件事,似乎什麼都有了,便無“低潮”可言。蓋因如此,當我在不久前遊曆中歐四國時(出國是最易中斷的時刻),同行的詩人(還是《新世紀詩典》詩人呢)兩次勸我:“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一定天天要推薦,你人在國外不方便,他們也能理解……”我聽罷大為光火,《新世紀詩典》的存在,正是靠一點一滴的好累積起來的,可不像她所供職的某雜誌,編好編壞都一樣,反正靠的是吃皇糧。
是的,我們靠的就是一天都不能少、一首詩都不能少所建立起來的鐵打的信譽!除了常規化的推薦,第四季還增加了“主題或專題展”的新意,先後舉辦了“女詩人周”“新詩人周”“故人月”“少數民族詩人雙周展”“80後十大詩人回顧展”……如此策劃,今後還將繼續。
當然,如你所知,“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除在現場推薦之外,我和我的義工團隊以及《新世紀詩典》詩人們還做了很多:
“係列詩會”是網易留給我們的遺產,被詩人們自己發揚光大。在第四季裏,詩會辦得尤其多,並在毫無預計的情況下,實現了“走過國門”的大突破:《新世紀詩典》與長安詩歌節強強聯手,在西安舉辦了端午詩會和中秋詩會(這將成為今後的固定節目);《新世紀詩典》詩人榮斌、三個A承辦了南寧詩會與越南詩會;我利用出訪中歐之便承辦了維也納詩會;再加上在北京舉行的《新世紀詩典(第三季)》首發式,總共六場高規格朗誦會的舉辦成為曆季之最—這一新紀錄說明:越來越多的《新世紀詩典》詩人甘願獻出自己所掌握的資源為《新世紀詩典》大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