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殺人事件的結案,將社會攪得一團混亂的事件看似已經終止,但是隨後引起的化學反應卻是爆炸性質的,而且是不間斷的轟炸。
“你們聽說了嗎?”
“什麼?別告訴我是那個案件的真實內容什麼的。”
“唉、你怎麼知道?!而且看你的反應好像已經知道了一樣!”
“當然!或者說這個已經不新奇了、先不去探究那片如同小說情節一般的真實內容,但是當它投進網絡這片電子海洋之中,想不被人看到都難。”
“唉……~我還以為沒多少人知道了,白興奮了!~”
“除非在你眼前的是一個從不上網並且生活在深山老林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不感興趣的人,那麼或許會真的對你的話題感到興趣。畢竟這個事件是最近最為熱門的話題了。”
“唉……那麼、你覺得是真的嗎?畢竟和警方所發表的內容差別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誰知道呢、而且不管誰是真的誰是假的都跟我們沒有關係。不過、是啊……若是一定要讓我選擇一個的話,那麼可能並非是警方的官方文章,我會更加傾向於網絡上流傳的真正真相。”
“嗯?為什麼呢??”
“嗬、沒什麼特別的理由,隻是覺得那樣子更加充滿戲劇性不是嗎?比起生硬的普通,我更期待與不同的展開。”
“哼!還真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呢!”
“有問題嗎?本來就跟我沒有關係。難不成你想說跟你有所關係?”
“好吧……的確也是這樣,跟我也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那不就好了!”
事不關己,無所謂。這種消磨時間的對話充斥在學校課件的休息與公司短暫的午休時間之中。
就像是茶飯餘後的閑聊那般,充當著消磨的甜點。
就在不久之前,人們還震驚於警方發出的那篇文章與緊隨而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內容其實也很簡單,就和文章中所描寫的那樣,簡單到讓人詫異。特意舉行的發布會更像是想要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簡單到會讓人產生詫異的結果。
結束了?就這樣結束了?!
想必很多人在看到那篇公告,心中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其內容不過是表明已經抓住凶手這樣幾乎是廢話的內容。
更多的人是希望看到之後的內容,也就是在等到結束安心的之後,那些可以用來八卦與閑談的資本。
過程,具體的過程,為什麼的理由……這樣可以滿足他們內心好奇心的東西。
不過很可惜,沒有、完全沒有。
就算在新聞發布會上,麵對下方記者那窮追不舍的提問,也是得不到任何他們想要的內容,就好像是事先商量好的那樣,守口如瓶。
不過就在人們感歎恢複和平的同時心中又稍許有些遺憾的時候,一篇看似為了蹭熱度吸引眼球的文章緩緩的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最初,所有人都是帶著不屑的笑容,抱著就當是被騙的心態點了進去,但是隨著雙眼一幕幕掃過那些文章段落,臉上的表情也是出現了變化。
“真的假的?!”
沒錯,幾乎是所以在觀看完後的人都不約而同的發出了這樣的感歎,相同的評價的不同的或許也隻有那起伏變化的語氣吧?
文章中的描寫與其說是事件真相的報告,更像是一篇根據事件改編過來的敘述小說,所以讓觀看者更有代入感。
而滑稽的是,加強這份代入感的則是開頭那句“本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這種不靠譜的前排提醒。
部分人將其當成同人小說觀看,部分人則是將其當成為真實的真相來看待。不過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讓這件原本已經定論逐漸平靜下來的事件再次升溫,話題不斷。
而對於所有人的質疑,警方那邊依舊是一句官方的無可奉告。可是正因為這樣的公式化回答更加讓人對於那篇流傳於網絡之中的文章確信了幾分。
至於警方這一邊並不是對於這件事情毫不知情,相反,他們在第一時間就進行了處理。可是這一片電子海洋就像是真正的大海那般,無限廣闊。
根本無法做到所謂的全部清除,而且在已經流出的情況下,這麼做的行為更像是在側麵承認這一篇文章的真實性。
若是放在過往,警方這一邊完全可以用無視來應對,可是這一次不行。因為那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兩位主角所使用的名字赫然正是這次事件之中的本命。
袁帥與夏嵐。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迫不得已的進行了消息封鎖與抹消,可是他們心中也知道,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的意義。
這是一個擦不幹淨的結局。
沒有人不知道譜寫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誰,或許也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而相比起那些湊熱鬧的人,還有一群活在悲傷與痛苦的家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