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水瓶座(1 / 3)

(看正版到逐浪,以下防盜章節)

水瓶座是11月中旬的黃昏時刻,符號表示象征著流水。在南方天空可看見的星座,其排成Y字形的小星就是水瓶。

這個雕像涉及了天鷹座和水瓶座兩個故事。傳說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有一天,他替父親看羊時,宙斯在天空經過,一見伽倪墨得斯即對他迷戀,宙斯變身成一隻鷹擄走伽倪墨得斯到奧林匹斯山,(有些版本說宙斯遣一隻鷹捉走加倪墨得斯),此鷹就是天鷹座,而伽倪墨得斯從此成為宙斯身旁的倒酒僮。由於天後赫拉的妒忌,使計陷害,讓宙斯以為伽倪墨得斯要和侍女私奔,氣得要處死他。然而,就在射手奇倫射出那致命一箭的刹那,侍女海倫擋在了伽倪墨得斯的胸前!眼看奸計沒能得逞,赫拉惱羞成怒之下,將伽倪墨得斯變成了一隻透明的水瓶,要他永生永世為宙斯倒水。然而,水瓶中倒出來的卻是眼淚!眾神無不為之動容,於是宙斯便將伽倪墨得斯封在了天上,成為了水瓶座(一個憂傷的故事,赫拉一如既往的嫉妒,希臘同性戀的起源神話)。

……

對衝和做空的區別

很多人之所以會把對衝基金和“做空”等同起來,是因為近年來媒體報道的對衝基金,大多是以做空而著名。從狙擊英鎊的索羅斯開始,到近年來被廣泛關注的“最牛做空者”保爾森事實上,他在金融海嘯之前並不出名,但在美國次貸危機中做空多項相關資產,令他成為華爾街最出名的對衝基金經理之一或許正是這些事件,讓大眾產生了誤解對衝者等同於做空者。

現實中,還沒有哪個對衝基金經理會隻喜歡做空,包括保爾森在內。保爾森在2011年出現重大的虧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沒有做空,而是對歐洲市場采取了看多的策略。在香港,也有不少優秀的對衝基金經理,更擅長利用杠杆“做多”,而不是做空。可以這麼說,做多的基金未必不是對衝基金,而隻會做空的基金肯定不是對衝基金。

對衝基金這個詞彙本身是舶來語,英文是hedgefund,其中hedge的本意不是做空,而是“避險”,早年在國際貿易教材中,也有人將之譯為“海琴”業務。直至今天,台灣的行家們還把對衝基金譯為“避險基金”。

要了解一隻對衝基金是怎麼看待“對衝”這一策略,其實最準確的方法是看對衝基金的基金章程。在這份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中,對衝是怎麼樣的一種地位,基金產品設計人員會寫得一目了然。就筆者所接觸的一些海外基金章程,大多隻會提及把對衝作為一種手段,主要用於避免市場的風險和保障回報,在個別情況下,也會用於提升基金的整體收益。

雖然目前披露出來的對衝基金多是以私募為主,但其實對衝不是私募基金的專利,那些被視為被動投資的公募基金,有時也需要對衝策略,而且是監管機構要求它們必須這麼做的。

在香港,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外人眼中較為保守的養老基金,也需要用到對衝策略。例如香港的一些MPF(強積金,即強製性公積金)產品,就必須執行貨幣對衝策略。

香港的MPF基金類似於內地的社保基金,不同的是,它由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運營,而不是由類似內地社保理事會這樣的官方機構所掌控。每家MPF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會有自己設計的、針對香港投資者的MPF產品。對於港人來說,他們的本幣是港元,因此香港監管機構要求,那些投資以外幣計價資產的MPF產品,需要執行貨幣對衝,以盡量減低投資者麵臨的彙率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有時需要對衝某種貨幣的趨勢,但未必是主動看空盡管他在*作上會給人這種印象。

每個MPF都有作為指引的基準指數,基準一般可分為進行本幣(港幣)避險對衝(HedgedtoHKD)以及不進行本幣避險對衝(UnhedgedtoHKD),而MPF的基準指數必須是進行本幣避險對衝的。投資組合則相應地做匹配幣種、數量的對衝。當然,例如投資香港股市的基金則不存在這一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某隻香港的MPF基金投資於歐洲股市,持有的股票以歐元計價、交易,那麼為了符合港人的投資利益,通常情況下,基金經理需要加入一個或者多個貨幣遠期(currencyforward)來對衝歐元的彙率風險。

因此對衝未必隻是做空,上述MPF基金,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被限製做空的,但他們同時又需要貨幣對衝策略。

對衝能力大相徑庭

上文筆者簡介了做空與對衝的區別。在現實中,其實我們買對衝基金更看重它的全盤策略,所以我們不僅要學會判斷基金經理的“做空”經驗,同時也要考察整個基金整體資產組合的避險能力。

由於對衝工具靈活多變,不是每個基金經理都有機會接觸到或是有相關經驗。通常某基金的對衝策略實施效果,和這個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類別、規模、介入的市場、個人教育背景、個人投資經驗等有相當大的關係。

一位頗有經驗的對衝基金當家人向筆者透露自己成功管理經驗時說,他的強項是宏觀策略,但在每個具體的市場和資產對衝策略上,他更傾向於分權給手下的交易員,每個人可以自由做多或是做空某種證券或資產,而他本人隻是對總的組合頭寸進行管理。

在外人看來,可能同一個公司裏不同的交易員會同時看多及做空某個證券。但在上述基金管理層看來,這完全沒有問題。“這樣可以讓交易員們放手一搏,他們業績也與眼光掛鉤,而我要做的隻是最終風險的把控。”他說。

遺憾的是,香港不少對衝基金都是私募基金,因此沒有公開的數據去判斷各家的對衝策略與執行力;但如果從一些公募基金的數據來看,不同的基金經理在對衝策略的實施方麵能力差別也是大相徑庭。

美國一家大型基金托管銀行的基金業績分析師對筆者介紹,同樣是公募基金,有的基金經理就做得好,時點踩得很準;有的就做得不好,完全是“照本宣科”,而不是靈活辦事、主動管理。所謂照本宣科,即該基金經理的*作是根據基金章程來進行,但是缺乏對市場的整體判斷。這種做法往往沒有充分考慮資金進出市場的時點,嚴重情況下會令基金的淨值回報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