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西天,靈鷲山,大雷音寺。

須彌佛境,撫日摘星,雲漢淩空,真堂言道。

法身如來,誦《妙法蓮華經》,震震梵音通達宇宙。

大殿後側,有一座藏經寶閣,寶閣內無數的紙經佛卷堆積如山。寶閣一處黑暗角落裏,有捆裹卷的隨意鬆散的竹簡堆在地上。竹簡名為《六欲》,是殿外比丘手書佛言的竹卷,能入得藏經寶閣已屬不易。竹卷每日聽佛祖誦讀經、律、論,如今已是三藏精通。

一日,阿儺和伽葉在藏經寶閣中談論仙妖人鬼之事,竹卷聽得仔細且癡狂入迷。於是,六欲竹卷動了念,墨跡成火,焚燒竹片。灰燼飄散時,六欲卻化作一縷幽光私逃下界。伽葉發現藏經寶閣內失火,驚恐萬分,怕殃及真經佛卷,連忙脫下衣袍將火熄滅,阿儺則疾奔大殿稟報。

佛祖隻問,因果。

須菩提答曰,劫數,經竹幻化。

佛祖又問,幻化之物何在。

阿那律答曰,業已逃下界去。

佛祖思量片刻,隻遣座前羅漢,分頭前往東南西北四方境地將其尋回,四位羅漢領佛旨。

——————

萬仞險峰飄雲海,玉塔仙符鎖雙溪。

此處為仙域,是致幽致幻之地。暮色漸暗隱去,峰巔白霧縈繞。一位身著白色長袍,額束一條白錦的男子站在山極絕頂。他手裏握著兩個精巧的小鈴鐺,頭顱微垂身體在風中顫抖,長發交織著白錦淩亂紛飛,時有溫熱的小水珠滴灑在鈴鐺上,那水珠是他的男兒淚。

白衣男子一隻手握緊了鈴鐺,另一側的袖口被風吹得卷起,露出半握成劍指的手掌,他念動仙咒一尾白芒光劍從劍指飛出,明如月快如風。

他含淚閉眼念誦著:“憾淚泉湧憶江南,天緣巧合林湖畔,仙巫無解月永殘,玉殞空思如斷弦。”

白芒光劍在絕壁前飛舞雕刻,石壁火星四濺發出空靈哀怨的碰撞聲。男子話音止住,那二十八個字一席行草分成三排,被白芒光劍鐫刻在他腳底的絕壁懸崖上。白芒光劍沒有停下,又在左下角留下一個李字。

旁邊還站著一位黑衣老者,須發盡白,正將手中旋轉的兩顆紫核桃釋放到空中,核桃旋轉速度越來越快,很快便飛上百丈高空幻化成一葉方舟。方舟比紫水晶還要清澈,長約一丈,通體泛著冷焰幽光,如羽毛般輕盈的飄落在兩人身旁。

黑衣老者將手背在身後昂首望著遠空說道:“賢侄,這紫靈方舟是上古神物,老朽本打算自己遷化之時,管它天地之間的是非因果,徑直的躺在裏麵,飛上蒼穹與星雲為伴。如今看來,給她使用更好。”老者回身麵對白衣男子接著說:“她此生多災多難,既然,仙境人間都無萬全之策讓她起死回生,那就將她封存在此舟之中,帶著她遊離在不生不滅的界外,或許算是一個好的歸宿。哎!——”說完輕輕搖頭長歎一聲。

白衣男子收了白芒光劍,看了看紫靈方舟,心中傷痛難抑,臉上暫時止住悲哀,對著黑衣老者恭敬的彎腰作揖,頭並不抬起,聲音依舊有些哽咽說道:“多謝師叔,謹記師叔恩德。但此舟既是上古神物,又是師叔自備仙極萬古之物,徒兒必不敢受。”

黑衣老者上前幾步,伸出右手托起白衣男子抱拳的雙手示意他免禮,然後說道:“賢侄不必推辭,神物由來必有因果。紫靈方舟一旦開啟便不受六界製約,永恒獨立於星河之中。她是驅鬥邪魔時為救你而玉殞,後用人界巫法向她體內注入傀儡蟲,那重生之時就注定魂魄入不得輪回。傀儡蟲效用盡失時你我聯手,用上界仙術,使傀儡蟲幻化成傀儡蛟再次複生,且魂魄回歸,不過縱然是仙術也有失效之期。如今仙法巫術皆不能續命,但是,你我又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她,就這樣灰飛煙滅!徹底消失於六道之中啊!”說完老者兩眼微閉,脖子上如同小山峰一般的喉結輕輕抖動著,他頓了好久才又輕聲的問:“你說,她和此舟是不是天地混沌時結下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