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丞的撤退對曹操來說既是壞事,也是好事。被殷丞像瘋狗一樣狠狠要掉一塊肉,曹軍由上至下都憤怒得不行,沒機會報仇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然而他們卻沒能力反攻殷丞的領地,殷丞隻有漢中一地與曹操接觸,漢中那塊硬骨頭絕對不是現在就能動的。那裏施展不開,在漢中作戰,曹軍的兵力優勢蕩然無存,打漢中太冒險了。
不過,殷丞的離開也讓曹操騰出了手來,可以無所顧忌地教訓袁術了。如果不是袁術接納了柳蜚,殷丞就根本跑不了,曹操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落得個灰頭土臉。而且,在曹操眼裏袁術的行為屬於以下犯上,捋自己的虎須。如果不讓他嚐到足夠的苦頭,沒準就會有別人學他,此例斷不可開!
打定主意要給袁術一個好看,曹操也就不再把殷丞放在心上,收縮、整頓完兵力就開始做戰爭動員,打算在士氣回升後討伐袁術和柳蜚。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麵對即將壓境的曹操大軍,袁術非但沒露出一點怯意,反而履行了當初的諾言。
什麼諾言?袁術在接納柳蜚的時候曾經宣布要替柳蜚討個公道。其實當初袁術說這話的時候,誰都沒當一回事,說這話明顯隻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嘛。可現在,袁術真的有動作了。他傳檄各地諸侯,連曹操領地裏的那些太守、郡守、刺史都沒放過,同時還差人上書朝廷,曆數曹操縱容孫策迫害柳蜚之事,要求朝廷下旨斥責曹操、嚴懲孫策、赦免柳蜚對抗朝廷大軍的自保之舉。
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啊,也許袁術這輩子都沒想到自己會有那麼大的號召力。檄文一出,各地諸侯紛紛響應,各命手下刀筆吏上書朝廷,支持袁術的主張,連劉備這個獻帝朝廷的官員都在那裏敲鑼打鼓地煽風點火。
當然啦,光這些嘴皮子上的工夫還是奈何不了曹操的,麵對四麵八方的口誅筆伐,曹操絲毫不為所動,依然不緊不慢地整頓著兵馬,做著討伐袁術的準備。
靠唾沫確實是淹不死曹操,可這世上還真有膽大的。曹操在新息城下被殷丞海扁一頓,這就給了袁紹一個錯覺,原來曹操也是隻紙老虎,一點都不可怕。如今曹操如過街之鼠人人喊打,依稀就是當初董卓的翻版。袁本初一去往昔的頹廢,傳檄天下諸侯共伐曹操,妄圖再現自己‘十八諸侯討董’時的盟主風采。
曹操現在占領的是中原腹地,就算讓袁紹再湊出十八路諸侯來,也找不到適當的地方會盟。所以袁紹在發出討曹檄文後,立刻使人說降了兗州的劉岱,然後遣麴義為先鋒,引兵五萬進駐東郡,窺視陳留和許昌。
這下曹操慌了,劉岱的背叛是他事先沒料到的,盡管近來和劉岱之間的關係不怎麼好,可絕對不到要背叛自己的程度啊。而這個世上知道劉岱反曹真相的隻有那麼幾個,殷丞就是一個,因為真正主持操辦這事的,正是他的手下――成立了很久的‘獵頭公司’。
陳留是曹操發際的地方,對他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東郡一失陳留就危在旦夕,曹操想不急也不行啊。急令孫策整軍防備揚州袁術,留下徐晃繼續守禦安城,曹仁引兵仍回宛城,曹操帶著剩下的二十萬兵馬漏液返回許昌,然後提兵陳留,與袁紹相拒。
袁紹的突然發難確實有些令曹操措手不及,可曹操的實力擺在那兒,壓根沒把袁紹放在眼裏。按照原先的預計,袁紹手裏最多也就十萬人馬,而且還被各地叛亂拖累成了疲兵,絕對無法和曹操精銳抗衡的。
可事實遠非如此,袁紹的兵馬戰力不強,這倒一點沒錯,人數卻絕對不止十萬。不知道是誰暗中支援了袁紹不少糧草、軍械,袁紹把青州的盜匪、流民、賊寇都招募了起來,硬是組成了一支二十五萬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東郡。
別看袁紹一度落魄,可這家夥的運氣實在不錯。先是韓馥敗亡時讓他收了麴義,隨後公孫瓚的覆滅又讓他收了張郃、高覽,再加上原先就有的顏良、文醜,光一流、超一流的武將就有五名,像淳於瓊之類的武將更是一抓一大把,四世三公的家底可見一斑。因此,盡管這二十五萬軍隊有一大半是新組建的,可在一大群武將的帶領下,就算是新兵也能形成一定的戰鬥力,曹操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