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他就是一個擁有奇妙能力的人
劉同
我認識昭陽,純屬偶然。
10年前,我要給光線做一個新的脫口秀的節目。可當時的我不知道什麼是脫口秀,隻能上百度找找資料。當年的百度對脫口秀的注解同樣匱乏,我順著網頁一直翻啊翻,怎麼也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就在我焦頭爛額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博客,裏麵有一篇很詳細的關於不同地區脫口秀對比的文章。這些脫口秀有台灣的、香港的、內地的,文章裏細數了各個脫口秀的環節跟特征。
看完文章之後,如醍醐灌頂一般,我引用了文章裏諸多精彩的觀點跟建議。為表達對他的感謝跟欣賞,我在他博客裏留言,一來二去,我們就認識了。
其實認識之後我們倆也未曾謀麵,隻是偶爾聊聊天,交流想法。慢慢地,我發現他是一個特別神奇的人。每當我們聊起電視節目的時候,他總能帶著自己的觀點娓娓道來。好像全世界各種節目他都知道,他都看過,而且他也知道不同的節目該去哪些地方看。
學知識很重要,去哪學習也很重要,現在想來,昭陽算得上是我人生中遇見的第一個特別會收集信息的人。
那段時間我還在負責衛視的一檔節目,除了我爸媽,大概隻有昭陽會盯著我的每一期節目看。一旦節目播出,昭陽就會給我提各式各樣的改進意見,而且他總能找到別的節目裏更好的做法來幫助我。我為此充滿感激之情。
直到七八年前,光線讓我負責一檔節目——《中國娛樂報道》。這一檔彼時最紅的電視節目讓我驚喜又惶恐,壓力不期而至。我就想,如果有個人能來幫幫我該有多好,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昭陽。我試著問他要不要來光線,做我的副主編,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拒絕我。
其實直到那時候,我們依舊沒有正式地會麵,我甚至不知道他在哪兒,正在做著什麼工作。接到電話以後,他回答我說他想想。過了10分鍾,他又給我回電話,說他來。
第二天他就到了,那時候我才知道他來自廣州,是某網絡通信集團的一名客服人員。他不是做電視的,他之所以會如此專業,完全是出於他對這個行業的熱愛。
直到那個時候,昭陽的形象才漸漸完整清晰起來。
往後我跟他合作這麼多年,越發覺得他是一個隨時“更新”自己的人,他總能在各種情況下給大家提供很多信息,這些信息最終都會變成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他的腦袋裏裝滿了奇思妙想,天馬行空的思維跟永無止境的學習讓他成了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除此之外,他充滿毅力且行事穩健。比如我很佩服他的一件事情,就是這麼多年他一直保持一個習慣——每天晨跑10公裏來保持自己的身材。我覺得像他這樣的人現在是很少有的。他很冷靜地生活於沉底之中,常常能在生活的細枝末節中觀察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這在今天這個浮躁的社會難能可貴。
他每次跟我說過的話,跟同事說過的話,以及他每次寫下的東西,我都會讀個好幾次。因為他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帶來許多靈感。所以當他讓我為他的新書寫點東西的時候,我毫不猶疑地答應了下來。因為這麼多年來,昭陽對我而言是一個特別特別的存在,而這本書對他而言也一定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所以我一定要告訴大家與這個特別的人相識的過程,並將他的特別分享給大家。
這本《腦洞師》一定會是一本我時常帶在身邊的書,我依舊會從他的文字裏找尋靈感。就像當年的那個我一樣,這應該會是一個奇妙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