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島嶼上的海,脈搏裏的愛
我離開台灣的時候是冬天。
這個季節的台北常常下雨,伴隨著侵入骨髓的濕冷和漫長的陰天。但我離開那天,雖然沒有放晴,雨好歹停了。住處的走廊裏都是廢棄的箱子,蘇巍和我搬了三趟才把我所有的東西都搬到樓下的計程車上。上車之前,我抱了蘇巍一下,說,加油。
蘇巍什麼話都沒說,我覺得他很難過。每次告別,誰也不會知道下一次再見是什麼時候,而這也正是告別的意義。我在以前的一篇散文裏寫,行走江湖這麼多年,我最擅長的就是搭訕,但最不擅長的,恐怕就是告別了。所以我有好多話想對蘇巍說,但最終還是隻說了一句加油。
告別應該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鄭重得讓人有莫名的膽怯,生怕破壞了細節,以後回憶起來就不生動了——那就擁抱一下,輕輕說聲再見好了。走的那天,凱米、乃萱和Peter來鬆山機場送我,小威打電話來說再見。本來我覺得,走了就走了,以後還會再來的。結果他們一出現,電話一打進來,我又變得難過起來,覺得自己真是個矯情的人。
從台灣回來之後,我寫了一些故事,發表在一些地方。之後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台灣認識的一些朋友來問我,故事是真的嗎?我不敢說百分百都是真的,但它們確實是發生過的。
寫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漫長的回憶。對我來說,把它們寫下來是為了以後能夠更清楚地回憶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我走過的地方。
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是聽來的故事,都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這裏麵包含了你自己的愛恨情仇,還有你對這些故事的態度。你篩選了自己的記憶,你在回望自己念念不忘的人和物。
我從十六歲開始寫文章,直到現在。對於這幾年堅持寫下來的自己感激不已。寫文章的第六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難免,書裏的故事有自己回憶的影子。
我總是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在午睡醒來的時候,在晚飯吃到一半的時候,或者是在經過某個地方的時候。我愛這些奇怪的念頭,所以我必須把它們記下來,或許它們會變成故事,或者僅僅是在紙上的一段沒頭沒尾的句子。
但我想,就是這種衝動才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觀察和想象。
在台灣的這段日子,想必會成為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回憶。我遇到了很多人,在台灣的這個冬天,多雨、寒冷,但是在每個下雨的日子,我總是會想起那些在雨裏走過的人。
有天從捷運輔大站走出來,陰雨跌落在地上,所有的人都神色匆忙。我撐開傘走進雨裏,就是那麼一瞬間,我忽然想起了從小到大的很多個雨天,父親披著雨衣載我上學的雨天,放學後在馬路上玩水的雨天,去上海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雨天,參加麵試卻弄濕了皮鞋的雨天,這些浮現在我腦海裏的畫麵,讓我真實地覺得自己是一個生活著的人。
我希望在這本書的這些故事裏,也能有一些片段,像那天跌落地麵的雨水,勾起你的回憶,讓你再想起曾經的自己。
我已經辭別了這座島嶼上所有的愛,但我相信,所有的愛都已經活在我的脈搏裏。
最後,當然還有一些感謝的話要說。
要特別感謝周宏翔,謝謝校長第一次寫序就奉獻給了這本書。在廈門的相遇有些倉促,但相信沒有說完的話會留給下一次的相聚。
要特別感謝張子易,謝謝你優秀的攝影作品為這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視角。萍水相逢,後會有期。希望再見到你的時候,你依舊帥氣。
謝謝學弟劉文田,非常耐心地為我拍照。
謝謝我的編輯範筱薇,非常好脾氣的姐姐,包容我一次又一次的奇怪要求,陪伴這本書的誕生。謝謝設計師叁囍給這本書美妙的軀體。謝謝陳忠傑的督促和支持。
謝謝爸爸媽媽這麼多年的理解和嗬護。我二十餘年的生活中,每一次選擇都能被信任和支持,我為此感到自由和幸福。我愛你們。
最後,謝謝你。謝謝你的閱讀。
但願沒有讓你太失望。
2015年5月1日初稿
2015年7月13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