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戰爭與認同
人微言輕
二十四歲的時候,我就陷入“英雄主義情結”和現實對接問題的尷尬與虛無。
自畫像
閉上眼睛
可以絕望成盲人
盯著鏡子
可以分裂自身
做一場夢
即跳出三界
掄起鋤頭
就能把理想
埋進土裏
想你一次
孤獨幾世輪回
曬曬太陽
就可以
抓一把陽光顆粒
喝得是不是有點兒多了
我想一揮手
天都為我開路,海水都為我分出一條道
我野心勃勃
想載入史冊
想一聲革命
浩浩蕩蕩,萬人相應
我還要透露一件事
我本是
軒轅氏最得意的兒子
夏夜
還沒有走近
就被她吸引
她邁著自信的腳步
扭動著腰身
在路燈下的剪影
像一條直立行走的蛇
像是這個夏夜
隻有她才是女人
擦肩而過的一刻
我很是鄭重地向她
打了個招呼
姐姐,他們都在議論你
說你搔首弄姿,欲求不滿
說你濕漉漉的不隻是頭發
還有渾圓的臀部
他們叫你少婦
姐姐,我很慚愧
你比一個詩人更有影響力
人的動物天性讓我們一開始就對自己的同類有依賴感。一個孤獨的原始人在一個全是異類動物的環境裏如果看到另一個人類,就不感到孤獨了。這種找同類的天性最後縮小到找認知的同類,找知己。
比如我在西安,在自己的領域裏,那麼我的自信應該是我的認知。而在老家的話,我的存在就很尷尬了。
當然,這種落差隻是一瞬間的感受,這太正常了,是人都避免不了。就像憤怒,每個人都會有,隻是說一個溫和的人和一個躁動的人區別在於,溫和的人憤怒的頻率低,恢複得也快。
人的這種受環境影響的自卑意識也是一樣,區別就在於有人一瞬間就調整好了,並且看見了“存在與虛無”,有人卻不斷地被纏繞著,直到“垮掉”。
高非跟我聊天訴苦說:“我看人,總希望從更大的視野去看,所以標準高些。外人總以為我狂妄。而悲哀的是,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偶像已經被自己的認識超越了,過去崇拜過的偶像一個個被甩在身後,所以導致很多東西不入眼,但自己沒做出來之前又不能說,不然就落入自大的嫌疑。所以我現在不和周邊人接觸,就是怕冒犯,這種等待啊。”
可惜我也沒練成啊,心大。
其實我看藝術家也是從藝術史的視角去看,特別理解高非這種尷尬。前段時間在一個朋友的詩歌群裏討論廢話詩,朋友就急了,說:“冬子,你太狂了,你要是韓東的級別,再在這裏談詩!”
唉,人家真的隻是在就詩論詩,怎麼觀點不同時,對方就容易急呢?你們人類好奇怪哇!
這種無力和尷尬幾乎不同程度地充斥著生活。其實你清楚,對很多人來說,同樣的觀點,沒有話語權的人說出來,就會被輕視。嘲諷你一個屌絲大談成功學,這便是人微言輕罷了。
於是這個時候你的內心就開始向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靠近,生活開始向莊子靠近。我們可以從曆史的視角看見自己的位置。所以以前我會覺得添堵,現在就會說:“哦?嘻嘻,你們繼續,我去喂狗。”
其實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在哪,根本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我們知道,這就像全村人都說你好,你不一定好,要村裏那個最有智慧的長者說你好,你才是好。所以當和高非兄聊書法一見如故時,和公度兄聊詩歌相見恨晚時,我就知道了。
治療虛無的良藥
自命不凡
自得其樂
信念和宿命
童年
被叫“小胖子”的小朋友
穿著破爛的開襠褲,蹲在門口
看耀眼的黃土上,樹葉藍色的影子左右晃
每次樹葉晃
褲襠下麵的小小鳥,就會一陣涼爽
我一直在想,情結是個什麼東西,後來發現,情結其實就是某一個畫麵抹不去的印記。比如我一直都有一個特別清晰的畫麵,就是小時候蹲在槐樹下麵看槐樹葉斑駁影子下的螞蟻搬家,特別專注。以至於長大後對那些陽光晃動和專注,不斷地被提起。
應該是2001年,初中二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我在縣城買磁帶,偶然進了一家音像店。這家音像店的店麵不大,卻能讓附近走過的人一眼就看見。
店麵周邊的牆用乳膠漆刷滿黑色,招牌的背景也是黑色,上麵印著四個敦厚有力的紅色大字:“聲勢影音”。虛掩的玻璃門上貼著各種骷髏頭的招貼,還有一些暗黑樂隊的海報。我進去之後才想到,店門應是有意掩閉的,這樣能阻擋門外過多的光線,讓白天也像夜晚一樣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