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4月8號。
地點:美國佐治亞州奧古斯塔(Augusta)國家高爾夫球俱樂部。
事件:美國名人賽(TheMaster)。
美國名人賽起源於1934年,當年鮑比-瓊斯與他的好友克裏夫德-羅伯特決定辦一場常規的高爾夫比賽,當這個決定還沒有得到更多人了解時,一位紐約的官方人員W。AltonJones率先決定成為他們這個計劃中的一分子,於是這項決定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比賽的舉辦地被選在了奧古斯塔高爾夫球場,而比賽的名字為美國名人賽。
在1934年的3月2日,這場比賽正式開打,但是到了1940年時,美國名人賽的日期被更改為四月的第一個星期,而HortonSmith幸運的成為了美國名人賽的第一個冠軍,美國名人賽也見證了許多高爾夫世紀偉人的誕生,包括第一位兩次贏得名人賽冠軍的侯根、第一位四次捧得冠軍的帕爾默,以及連續兩次成功衛冕冠軍的尼克勞斯,直到1997年,老虎成為美國名人賽舉辦32年以來第一個最低杆數完成比賽的冠軍選手,在01年,老虎憑借美國名人賽連續第四次贏得大滿貫以及02年他成為第三位連續贏得名人賽冠軍的選手。
中國選手張連偉在2004年第一次參加美國名人賽,成為了中國選手參加美國名人賽第一人。
另一個中國選手梁文衝也在2007年成為參加美國名人賽的第二個中國選手。
今天的佐治亞州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球俱樂部也迎來自己第80個年頭,經過歲月和世人的朝聖,這裏更加被高爾夫愛好者向往,更是眾多職業高爾夫運動員的夢之巔峰,在這個星期天這裏聚集全球超過10億人的目光,因為今天他們將目睹高爾夫球壇的至高榮譽“綠夾克”的歸屬,作為每年全球的重要賽事,這裏存在的不是賽場的喧鬧,不是激烈的對抗場麵,有的隻是那優雅的環境和綠油油的樹林、草地。
就是這樣一項競技體育運動,沒有氣勢壯觀的競技場地,沒有山呼海嘯的呐喊助威,隻是在蜿蜒起伏的草地上漫步緩行,卻帶動了全球將近四億的人口投入其中,從平民百姓到權貴富豪,從青春年少到耄耋老人,由衷喜愛以至沉迷耽溺。禮讓、自律、自我挑戰是高爾夫運動最直接的文化特征,它所具有的特征內涵,竟然與中國古老的東方文化精髓不謀而合,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先賢聖人就倡導“慎獨”、“自省”、“求諸己”的“君子”精神,幾千年後,一個白色的小球融彙貫通了中西方“紳士”精神的靈魂——嚴格自律,尊重對手並且超越自我。
高爾夫運動在將無數人的夢想和樂趣彙聚在一個小小的球洞的同時,更使人深刻體會到“站在更高的境界去欣賞自己”是人生應該不懈追求的理想姿態。
一個小球,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隔閡,在綠意盎然、天高雲淡的高爾夫球場裏實現了完美的文化對接,這的確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經過4天72洞的激情對碰,本次比賽的最後一組球員來到了18號洞果嶺,此時18號洞果嶺後方早已圍滿觀眾和各國重要媒體、記者,他們來這裏的唯一目的就是見證冠軍的最後歸屬。
此刻攝像師正把鏡頭對準站立在果嶺中一位一身紅色服裝打扮的黃皮膚,黑眼睛的年輕人身上,仔細一看,原來這是一名中國人,一臉微笑的麵容正看著其他選手的推擊,他在等待其他選手的推擊結束,一般最後的一次推擊都是由冠軍選手來完成,但是高爾夫的競賽理念就是隻要你沒完成最後一杆都不知道最後冠軍的歸屬,這就是高爾夫其中的奧妙。
這時,其他的選手都已經結束本次征程的最後一次擊球,那名一身鮮豔服裝的中國人,慢行到小球身後,微微下蹲看著小球與洞杯之間的距離,一個4碼的推擊,對於一名職業球員來說,看是簡單,但其中卻包含著許多因素,經過幾秒鍾的細看,那名中國人起身,推杆對準小球後方,看了眼洞口,小球緩緩的被推出,果嶺後方的觀眾頓然鴉雀無聲,屏息望著小球緩慢向洞口滾動,“咚”,的一聲,小球滾進洞杯,果嶺後方的觀眾歡悅的跳起來了,驚天的呐喊聲,排山倒海的掌聲瞬間包圍整個果嶺。
“這是完美的一推,這是曆史的一推,一個偉大的時刻,一個偉大的人物,就此誕生了,讓我們記住這名來自偉大東方國度的球員吧,權達。。”本次賽事的評論員瑞克正激動的對著音筒說道。
這絕對是一個曆史性的一刻,誰也不曾想到這項偉大的賽事會被一名中國人所奪取,世人對於中國的高爾夫就像是看待中國足球一般的眼神,況且中國高爾夫的發展曆程才走過三十二個年頭,冠軍會出現在這樣的國度麼,不管世人的眼神是多麼的疑惑,事實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