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學的盛會

孟繁華

夜郎是我國古代一個小國的國名,主要分布在今天貴州中西部和北部。“夜郎自大”的典故,源於《史記·西南夷列傳》“漢孰與我大?”之語,細細地研讀史料,你會發現,最先如是問者,卻是與夜郎王同樣閉關自守的滇王嚐羌。後來漢使唐蒙到了夜郎,夜郎王多同也以同樣的話語相詢。由於一般人對史書不可能去深究,所以人雲亦雲,以訛傳訛,置嚐羌於不顧,遂把“夜郎自大”的由來與貴州相聯係。說以上這些,是對典故的追本溯源,把曆史的本來麵目還給曆史。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對於自身並非甘於閉塞的夜郎王,他詢問“漢孰與我大”,除了他為自己在西南夷中的強大與富足而自豪、自:信外(擁有精兵十萬),也是渴求了解外麵的信息,這原本無可厚非。 自信的人是不會在乎兩千多年前的祖先是如何說的,因為隻有自信才敢於否定自己,才敢於調侃自己。貴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這套長篇小說叢書以“夜郎自大”冠名,自然不是妄自稱大,而是反其意而用之,試圖借史、借事來凸顯貴州曾經是海現在是山而雄渾博大、能納百川、群山競秀的博大胸懷。全國不同地區的優秀長篇小說作家,將最優秀之新作彙聚於“夜郎自大”叢書,應該說是一件非常有趣並值得關注的事情。由此也體現了貴州人民出版社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創作所做出的努力。

進入新世紀以後,長篇小說的發展在文學界可能是最為引人矚目的現象之一:一方麵有人在慨歎文學的邊緣化,一方麵長篇小說的出版空前興盛;一方麵有人對市場化憂心忡忡,一方麵高水平的長篇小說越來越多。這顯然是個矛盾的現象。我曾在不同的場合表達過,文學的邊緣化是個不真實的問題。即便在文學最受歡迎的時代,文學也不是社會生活的核心,它仍然受到多方麵因素的製約。不曾是中心,何來邊緣化。我們曾由衷地呼喚文學或文化的多元化,如果沒有市場,在當下的語境中,這個多元化如何成為可能。因此,就長篇小說在當下的情況而言,我認為是發展的最好時期。就高水平的長篇小說的藝術成就而言,可能還沒有哪個時期可以來比較。

但是無庸諱言,文學就其受到關注的狀況來說,確實是呈下跌的趨勢,關注文學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事實。我們再也不可能想象一部小說可以像《紅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歐陽海之歌》那樣,發行幾百萬冊。但這是社會的進步,是文化消費市場多樣和發達的現象。高科技的文化消費製品、電視、音像、遊戲、娛樂性雜誌以及健身、美容、旅遊等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分解了原有的小說讀者,這是小說讀者群體趨於萎縮的外部原因。我們還不能簡單地判斷這就是一件壞事。讓所有的人都來關心包括小說在內的文學,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是,高水平的、有可讀性的長篇小說發行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情況並不鮮見。因此,對包括小說在內的文學大可不必持悲觀態度。

“夜郎自大”長篇小說叢書的作者關仁山、荊歌、衣向東、歐陽黔森、陶純、張人捷、薛燕平、王伶、褚遠亮等,都是國內著名的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次他們彙集於“夜郎自大”長篇叢書的作品,就創作而言,均有相當的水準,也都是他們個人當前最為優秀之作,相信會給讀者帶來新的閱讀感受和經驗,起碼我認為這些作品都是值得一讀甚至值得關注的。關仁山成名於“新現實主義衝擊波”,他的長篇小說《天高地厚》引起過較大反響。《權力交鋒》堅持了他關注現實的一貫風格,但小說對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也臼趨複雜的過程,不是止步於簡單的歌頌上,而是著意於尖銳激烈的鬥爭和交鋒中,展現改革的艱難和不可阻擋,氣勢恰如渤海灣的濤聲,聲震寰宇;荊歌的《慌亂》,是寫普通教師生活的作品,小說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故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些細微甚至瑣屑的細節中,荊歌似乎寫出了一種情緒,它有些憂傷、有些溫暖、有些親切也有些亦真亦幻。這種飄動飛揚的情緒,一如一曲江南的絲竹管弦緩緩地浸入人心;衣向東的《在陽光下晾曬》,從表麵上看似乎意屬於紅塵滾滾男女之情,但透過這些風情和當代世風,作家表達了一種對人的深切悲憫和同情,在遠離家鄉的日子,在異鄉,男人和女人是多麼需要有形的扶助和無形的撫慰;歐陽黔森的《非愛時間》、張人捷的《恨有多久》和薛燕平的《讓我靠近》,從題目上看,顯然都是和情感相關的小說,這是小說書寫不盡、也是人類永遠傾訴不盡的話題。三篇小說都對“愛、情”有話要說,但述說的情感和背景卻相去甚遠。《非愛時間》寫得感傷而無奈,沉默的大山亙古不變,短暫的人生卻變幻無常,青春時節浪漫而貧膺,當下生活豐映卻蒼白,情感與婚姻的置換隻留下一聲慨歎;《恨有多久》是一部很時尚的小說,在對都市喧鬧生活和怪異人物生動而瑣屑的描繪中,在對世俗婚姻厭倦而又欲罷不能的糾纏中,人物的愛恨情仇躍然紙上;《讓我靠近》則延續了作家對北京普通人生活的關注,在幽深的胡同,在同樣幽深的情感關係中,小說狀寫了一種陰雨般的情感糾葛,道一聲“吉祥”,既是祈禱也是祝願;王伶、褚遠亮的《月上昆侖》,是一部大漠孤煙般的蒼涼之作,也是一部回蕩著英雄主義氣概的當代軍人的頌歌。當這種氣質的作品與我們越來越遙遠的時候,閱讀《月上昆侖》大有一種蕩氣回腸的壯美;陶純的《芳香彌漫》,通過對魯西平原一家三代人物命運的訴說,用大跨度的時間,折射出時代的大變遷。那底蘊的深厚,物事的滄桑,聲音的悠遠,不愧是一部優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