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新紀元中華詩詞藝術書庫巍巍哉中國文化輝煌燦爛,泱泱乎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煌煌一卷幾千年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卷中華詩詞的發展史。從詩騷、樂府、古風,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詩歌,中華詩詞以其謹嚴規範的形式美、凝煉工穩的語言美、抑楊頓挫的音樂美、聲情並茂的韻律美和迻象奇妙的境界美,通過數不勝數的美篇佳構,鑄就了獨一無二的藝術之樹,鬱鬱蒼蒼,枝繁葉茂,在深深地根植於豐厚的民族文化沃土的同時,也高高地聳立於豐富的世界文化之林。每一個炎黃子孫,無不為我們曾經擁有過屈原、李白、杜甫、蘇軾、陸遊、龔自珍、毛澤東等等偉大的詩人詞家而自豪!中華詩詞藝術,是我國真正的傳統文化之塊寶、民族文學之精華!然而,本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反對封建文化的大潮中,由於對「傳統文化」的偏頗認識和過激行動,「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潑掉」了(列寧),致使中華詩詞的正常發展,也受到了非正常的嚴重衝擊。而自此時興起並逐漸發展為主流詩體的白話詩,主要移植於西方詩歌的散文化形式,完全脫離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格律特征,以致先天不足,「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毛澤東解放之後,又由於部分人對毛澤東幾封談詩信的片麵理解,更使得中華詩詞藝術繼續走向了衰落的命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民族的遺憾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值得慶幸的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不僅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開始了曆史性的撥亂反正,而且使詩詞「左」的禁錮也逐漸融化並開始了艱難的複蘇和振興。一九八七年端陽詩人節,中華詩詞學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並給古典詩詞正式定名為「中華詩詞」,這已成為中華詩詞開始全麵發展的重要標誌!詩者,所以抒情、言誌、感時、味事、楊善、刺惡也。而中華詩詞藝術,正是我們祖國漢語言文字最佳的文學表現形式之一,具有著千古不衰的藝術魅力和綿綿不絕的藝術生命。截至目前,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已達四千餘人,全國各地有詩詞社團一千多個,而它們所擁有的會員己達數萬之眾,各地創辦的詩詞刊物也不少於一千家。這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景象,不正是中華詩詞藝術生命的象征嗎?近些年來,有關中華詩詞藝術方麵的各種活動更是接連不斷。如每年一屆的全國詩詞研討會,不拘形式的詩詞創作交流會,以一九九二年首屆中華詩詞大賽為代表的諸多賽事等等,正在形成一種十分令人振奮的特殊文化景觀。僅一九九二年八月至一九九三年五月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有福建南安的首屈中華詩詞吟誦會、江西白鹿洞的首屆中華女子詩詞研討會、海南海口的首屆中華詩詞表現藝術研討會和河南鄭州的首屆中華青年詩詞研討會等多次重要的大型詩詞活動相繼舉行。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預測:一個中華詩詞藝術發展振興的新紀元,必將為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重新添上輝煌的一筆!當然,我們還必須辯證地、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既句須妄自菲薄又不可盲目樂觀。當代社會的藝術多元化、生活快節奏和經濟高速度,又對中華詩詞藝術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實亊求是,繼往開來,力求創新,並爭取與白話新詩交流融合,共圖發展?將是我們這代跨世紀詩人的重要使命!(一)根據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弘楊中華詩 詞藝術」為宗旨,本書庫將就新時期以來中華詩詞在創作和理論方麵所取得的成就,進行客觀上的實績展示、軌跡描繪和經驗總結,並為其進一步的發展進行積極的引導並提供參考與借鑒。這是一種繼承又是一種發展,既是一種固守也是一種升華!舊瓶裝新酒的目的,在於使這一古老的藝術之花,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之光!(二) 根據當前出版界的實標情況,作為出版詩詞叢書的一種嚐試,本書庫將為廣大詩詞作者提供一個集中展示創作成果的良好機會,緩解出書難、出詩更難的矛盾,並希望能為祖國詩詞文化的積累、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有益的貢獻!(三)本著對作者、對讀者、對詩詞負責的原則,本書庫將對每卷作品進行嚴格的篩選和嚴謹的把關。每卷內容,必須具各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藝術價值:味厚情真,美刺得度;歌味感懷,言之有物;不懂平仄、圖解概念和嚴重口號化作品,不在收選範圍。我們要發現和推出更多的「真詩」,以求得到社會更多的承認和重視,澄清一些人由於種種原因而造成的種種誤解,進一步擴大詩詞的功能影響,還詩詞以真正的本來麵貌!最後,我要衷心地感謝慨然出任本書庫名譽主編、編審顧問的各位詩詞方家,感謝欣然「入庫」的各地詩壇好手,感謝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領導和責編以及封麵與版式設計者為本書庫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我個人的能力是極其有眼的,若沒有各位詩人和同道們的共同努力,要出版這樣一套大型叢書,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曆史將不會忘記他們!是為序。王國欽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八日竣稿於中州知時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說的是每一個時代都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詩人出現,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國當代的詩詞,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得到複興的機會,於是詩人輩出,包括老中青三代,其中老年和中年詩人實為當代詩詞複興運動的骨千。蔡厚示同誌便是當代中老年詩人中較活躍的一個。厚示是科班出身,以文藝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為專業而旁及詩歌創作,但他在這兩方麵的成就,是同樣輝煌的。其詩歌創作雖經過從新詩到傳統詩詞的發展過程,然而主要成就卻是詩詞。他的詩詞集《獨柳居詩詞稿》及所附新詩集《艾特詩稿》將列入《新紀元中華詩詞藝術書庫》出版,忝為多年詩友,特在這裏談一下個人對這部《詩詞稿》(以下均簡稱《詩詞稿》)的賞析意見:內容的多樣性和鮮明的時代精神,是《詩詞稿》的主要特點。《詩詞稿》包括作者從一九四二年到一九九三年間整整五十年的詩詞作品,作者長期的生活經曆決定了他詩詞作品內容的多樣性。綜觀《詩詞稿》內容,包括感懷、贈答、旅遊諸作,並以旅遊詩為最多。蓋作者「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之結晶也。雪泥鴻爪,留下的足跡自足珍貴,且這些旅遊詩並非全是怡情山水之作,而是表現了濃鬱的時代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性的。例如《讚蛇口》:「蛇口騰飛信可誇,明珠灼爍海之涯。十年洗卻百年恥,開出神州第一花。」這是對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熱情讚歌。又如《瞻長汀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羅漢嶺前深反思:高歌赴死為阿誰?殷勤惟有汀江水,依舊悲聲似昔時。」 這是對瞿秋白烈士為革命壯烈犧牲的肯定評價,也是對「文革」對秋白同誌詆毀、掘墓等惡行的控訴。其感懷之作,雖數量不多,卻也頗為深刻。例如《值況忡逝世五百五十周年,緬懷鄉賢,敬賦一絕》:清風兩袖垂江右,美譽千秋播海陬。廉政愛民誰作範?到今人憶況蘇州。」 是以古為鑒、反腐倡廉之作。其贈答詩也非泛泛之作,例如《次韻酬李汝倫兄見懷》:「蔽日浮雲任卷舒,惡苗綻土且揮鋤。方疑雨凍,春期香,詎覺風號古木疏?國士寧為天下士,壯夫恥作抱關夫。感君執手殷勤意!左海孤燈夜寄書。」此詩緊扣當時形勢,互相紙場,體現了真正的革命友情。《詩詞稿》正確處理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當前中華詩詞的質量參差不齊,瑕瑜互見。而區分優與劣的分界線,在於是否能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二者的關係是辯證的,即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現在,有的人主張無批判地繼承,寫來古色古香,毫無新意;有的人則相反,主張排斥傳統而另起爐灶,結果是對傳統詩詞格律的根本否定。《詩詞稿》的作者,是嚴格遵守詩詞的基本格律的,但同時又是有 所創新的。他的創新以不破壞詩詞的基本格律為度。例如對詩韻的改革他是同意而且開始進行探索的,如《九日懷江西兄弟》等詩中,用的是《中華詩韻》,但並沒有破壞詩的平仄律,讀來仍娓娓動人;也用典,但不用僻典,容易理解;也用現代語彙,但能作到與古代漢語詞彙融合,不顯得勉強。如「波光瀲灩琴音遠,獵獵紅旗唱老兵」(《遊海偶成》)中的「紅旗」,「衣被中華興四化,巨龍飛舞日方東」(《黃河頌》)中的「四化」等等;他也能運用前人詩詞名句,如「我欲乘風歸玉宇,浮雲終日不成行」(《寄張文勳兄》),即化用蘇東坡詞句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掠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卻無痕跡。《詩詞稿》作品風格剛健、自然、含蓄。剛健,即無纖弱之弊;自然,即無雕琢之弊;含蓄,即無淺露之弊。有此三者,自能保訌詩詞的高質量。而且能作到雅俗共賞,即既能無傷大雅,又有可讀性。至於《艾特詩稿》,大半為作者青年時代之作,體現了一個青年詩人在文學道路上的足跡和心路曆程。將這些新詩與作者的傳統詩詞對照研究,將更能全麵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有了作者的「跋」和「後記」,這裏就不需要更多地費辭了。為序。龔依群 一九九四年三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