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前小語
沁水
為了保持“又一村”叢書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繼首批作品之後,我們又推出了《西樓紅葉》、《求索漫筆》、《鄉思綿綿》、《鴻影小集》、《燈下心語》、《開花的原野》等十二部作品。其中三部為短詩集,她光潔晶瑩,詩意蔥籠,不僅在國內有著深廣的影響,而且有些詩作,還飛出了國界。其它九部作品,按照叢書的標準,有著如下的鮮明特點:
①題材廣泛。或山川,或名勝,或鄉情,或野趣,或博物,或掌故,或藝海蹤影,或稗官野史……都是瓜棚豆架下誘人的談資、故事。②文章大多體小思精,玲瓏剔透,是廣大青少年學習寫作的極好範文。③風格千姿百態,各呈其貌。有的熱情奔放,氣勢宏偉;有的想象豐富,色彩瑰麗;有的雄厚渾樸,氣勢豪健;有的鋒芒畢露,曉暢明白……總之,青山綠水,古塔斜陽,無不具有美感。④文筆優美、輕鬆,不拿架子,和讀者縮短了距離。⑤熔故事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於一爐,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啟迪思維,陶冶情操。⑥書式新穎,裝幀設計甚為考究。
又一村,亮出了一個新境界!
又一村,展現著一片新天地!
自 序
對中國散文界的聊.狀,不敢恭維。
大凡有朋友聚會,同仁中有做散文的,我便鼓動他們,棄了散文,去寫小說。
如是者許多年了,有哪幾位朋友受了我的蠱惑,另投旗幟,我沒有統計過。不過,至少有一位,那就是我本人了。
小說是一種寬容的藝術,一種包容萬狀無屆弗遠的藝術。它允許藝術家在其間迂緩地進行思想的探索和藝術手法的探索。
相形之下,我們看到了散文藝術表現手法的蒼白和思想力量的蒼白,看到散文藝術在走向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逐漸走向自我封閉、以鄰為壑。
我已經寫小說寫了一些年頭了,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散文。
我發現我委曲了散文藝術。我想說小說藝術所具有的它都具有,而且更自由、更深刻、更直接。一些散文大師的經典作品和一些別的門類的藝術大師的即興文字,確鑿地為我們提供了佐證。
原因不在散文藝術本身,而在散文家、散文刊物、散文編輯、散文評論家自身。評論家的誘引,編輯的決裁,刊物的風格,再加上散文家的削足適履,蓄久成勢,於是乃有風氣的形成。
什麼時候散文成了小擺設的?什麼時候散文有了一套套設情造景的為文章法的?什麼時候散文有了一種矯揉造作的缺乏表現力的語言體係的?什麼時候散文失去了那種以窮究世界本相與人類自身奧秘為要旨的大家氣度的?什麼時候散文排斥了那種粗曠的語言和感情、狂放的語言和感情、真誠的語言和感情,而以弱不禁風為美的呢?
小家之相。
讓我脫帽,向散文光榮的曆史致敬,向先賢們致敬,請它和他們佑護散文這棵老樹,使它不至於窒息在路途。
我為散文悲哀,亦為自己情思難決,又操筆寫下這些散文,而散文依舊不能免俗悲哀。
1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