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蒼蒼的雪峰山餘脈盤臥在湘西、湘中、湘北相鄰的地界,古老偏遠的梅山縣就坐落於此。因其古老,便多了幾分神秘。相傳這裏是古代蚩尤部落盤踞之地,曆來民風彪悍,習武之風甚盛。梅山縣地處偏遠,也談不上富庶,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戰略要地,除了一條逐漸被歲月淹沒的茶馬古道從境內通過,平日裏很少會有外地人來到此地。
梅山縣有個龍鎮,清秀的資水穿鎮而過。江北為集鎮,多為唐宋以來從江西等地遷來的人家。江南為梅王寨,據說寨子裏多為古梅山土著人——梅瑤人的後代。自古以來,江北崇文,以楊氏家族為代表,出過十幾個進士,曾有人官至兩江總督;江南尚武,現任梅王寨寨主梅嶴就是晚清的武狀元,人稱“單刀王”,在寨子裏威信極高。
先說說這個梅王寨,有人口兩千餘眾,男兒多數習武,但是梅王寨寨規甚嚴,從不以強淩弱,梅山縣和龍鎮曆來的官府都要讓其三分。梅王寨寨東頭有個梅王塔,建在資江邊的一麵峭壁之上,峭壁高十餘米,下麵就是個險灘,水流湍急。塔有六層樓高,塔身為磚石砌成,中間是實心構造,塔頂有八個角,每個角上懸掛一個銅鈴,風拂過時,清脆之聲數裏可聞。欲至塔頂,需攀塔壁而上,沒有些功夫是斷然做不到的。就算是梅王寨裏的習武之人,能縱身躍上塔頂者,也不過三兩人而已。
為什麼偏要說這個塔呢?因為這個塔的塔頂供著一把寶刀——梅王刀。
相傳這把梅王刀乃是先祖蚩尤用過之物,所以被當成梅王寨的鎮寨之寶,祖祖輩輩都把它當成聖物供著。每年的十一月初一在梅王寨有個重大的祭祀活動,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祭刀大典”。按照慣例,祭刀大典都由寨主主持。這一日需在塔下焚香設壇,烹羊宰牛,白天習武之人比武,晚上圍著篝火徹夜狂歡,寨子裏的人一律不得缺席。
民國24年,也就是公元1935年,梅王寨一年一度祭刀大典的日子又到了。可是就在祭祀的時間快到的時候,寨主梅嶴的家裏卻出了狀況——三少爺梅知人找不到了。
老寨主梅嶴年近古稀,膝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梅知天,人已中年,為人憨厚老實,誠實穩重;二兒子梅知地,生得孔武有力,但是脾氣暴躁,頭腦簡單;第三個兒子梅知人,年方十六,天資聰穎,在江北上過幾年私塾,又跟著梅嶴練了一身的功夫,深得梅嶴喜愛。可是這個梅家的三少爺生性頑劣,從不墨守陳規,惹是生非倒是他最出名的本事。在江北念私塾時,就是因為不服先生管教,屢次擾亂課堂,被先生逐出了私塾。所幸在梅嶴的悉心調教下,梅三少的功夫倒是沒有落下。由於其先天體質極好,基本功也練得紮實,一把單刀舞得虎虎生風。年紀雖不大,論功夫,寨子裏鮮有能出其右者。偏偏這個梅三少還心高氣傲,幾次三番地鬧著要出去闖蕩一番,揚言不混出個名堂來誓不還鄉。梅嶴為了拴住這匹野馬,就商量著要給他說一房媳婦,免得他再胡思亂想,生出是非。幾經周折,還真碰到一個中意的。這個女子叫楊馨兒,出身於江北的一戶書香世家,年齡比梅知人大兩歲,知書達理,生得也十分俊俏。恰巧這個女孩和梅知人熟識,互相也有好感。可是一聽說要把楊馨兒給自己當媳婦,梅三少不幹了,他哪裏肯這麼早就被栓在家裏過小日子?好說歹說,梅三少硬是不同意。梅嶴來了脾氣,不依也得依,終身大事曆來由父母做主,哪容得梅三少使小性子。梅嶴更是做好了安排,等祭刀大典一過,即刻讓梅知人和楊馨兒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