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寫作這部報告文學緣於對現實社會治安狀況、特別是惡性犯罪增長的憂慮。盡管我試圖揭示這令人擔優的現狀的真相,但我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努力也隻是對當下由於心理疾患者引發的犯罪問題作了一個初步的探討,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在這部書裏,我以個案調查的形式多側麵探討引發此類犯罪的複雜因素。書中幾十個案例是由800餘案例、上千萬字的提訊筆錄、數百萬字采訪劄記整理而成的,最為接近此類犯罪的真相。

大量的采訪調查使我感受到,中國需要的是真正健康的現代人,他或她不僅要有高的學曆,更要有高的能力、好的修養,要能夠擔當起社會賦予的責任。對那些可能滑人人生沼澤的人,我們要及時給予關注、提醒,加強預防工作;對那些已經誤人人生歧途的人,我們要盡可能挽救,讓其成為一個新人,回到社會溫暖的懷抱。

值得說明,並首先表示感謝的是,在北京市檢察機關的大力支持下,我有條件接觸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並就其中一些較為典型的犯罪個案進行了較為深人的調查;感謝張榮革、崇惠來、方斌、徐煥、徐達等檢察官在具體案件調查方麵給予我的指點與幫助。

感謝包括北京、天津等地政法係統的各級領導在采訪和調查上給予我的方便,使我能夠更充分地了解被采訪對象的心理、精神狀況,從而更逼近犯罪事實本身。

感謝在寫作的過程中接受采訪的法學、社會學、犯罪學、心理學、臨床心理衛生研究等領域的專家,他們的指點使我對具體案件的描述更富有專業色彩。

也感謝接受我采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案犯,他們走向反社會的歧途,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侵害,固然讓人痛恨、痛心,但他們的犯罪經曆也給社會以警醒。

感謝我的朋友、作家楠客等諸位先生在本書的構思和初創階段給予我的相當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初稿成型階段,北京《法製晚報》副刊連載了本書中的部分案件,不少讀者和網友給予了有益的反饋,在此我也真誠地表示衷心的感謝。

海 劍

2007年4月修改定稿於京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