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在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這首《商山早行》,描寫了途經西安城南旅途中寒冷淒清的早行景色,抒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裏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清康熙四十三年秋,節氣漸轉,大雁南歸。西安古道上,豎排慢行著一隊人馬,為首的是個年約二十的英俊少年,渾身衣著華麗,氣宇軒昂,隻不過眉宇間透著幾分淒涼與落寞,不時昂首遙望天際,並發出幾聲長歎,似乎飽受風塵,或是經曆滄桑。身後一隊漢子個個威武雄壯,腰跨佩著兵器,眼睛不時環顧四周,當是警惕異常,奇怪的是卻都不敢發出一聲,似乎十分懼怕為首少年。
北風呼嘯,道旁樹木被刮的嘩嘩直響,雖是晴空萬裏,白雲密布,卻隱隱透著暗變,仿佛驟然間便會下起大雨來。
這位少年便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胤祥,隻因舉報太子私交大臣索額圖之事,而被康熙怪罪,由於太過庇護太子,是而將胤祥罰到陝甘視察。明則視察,實乃怨怪。胤祥正值壯年,自是不明君臣之道,此番被康熙無故責罰,心裏更是鬱結難消。
其時康熙已是花甲之年,早年創下大清盛世,自覺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是以如今變得貪圖享樂,極具奢華縱欲。由於獨寵薨逝的仁孝皇後赫舍裏氏便將其子胤礽早早立為太子。這便使膝下諸多皇子心生不滿,覬覦皇位。
各個表麵極是奉承,私下卻各顯神通。眼見康熙日漸年邁,眾皇子更是焦灼不安。是以朝野便分四大朋黨,即大千歲黨:以皇長子胤褆為首。其二‘太子黨’,由太子胤礽為首。其三‘八爺黨’,由八阿哥胤禩為首,也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最後便是‘四爺黨’,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首。
皇四子胤禛為人恭謹,處事低調,城府極深。表麵尊父友弟,暗下卻結交大臣,組建親信。胤祥與胤禛關係緊密,同時也被皇帝看重。康熙幾次南巡皆是將胤祥帶在身側。加上胤祥能文能武,為人寬厚,引得不少兄弟大臣的不滿。
在胤祥管下,翰林院有位侍學講士,姓孫名禮,字忠拯。長相一表人才,乃是科舉狀元出身。可惜朝中無人,隻得蜷身做了兩年記文的小官。此人心胸豁達,抱負遠大。一次花會上偶逢胤祥,被其察覺臻俱卓越才幹,二人也是意氣相投,於是胤祥向康熙大力舉薦,被濯升陝西巡撫。不出一年,孫禮勤政治下百姓生活安定,州府繁榮昌盛。是以獲得康熙不少稱讚與賞識。
自孫禮上任以來,時刻銘記胤祥知遇之恩,一味欲想報答,隻耐難有時機如願。直到一年後皇太子胤礽遭受康熙冷落,朝中暗生‘四大阿哥黨’,胤祥一心輔佐兄長胤禛,至此胤祥與孫禮更是親密起來,雖是相隔萬裏,卻是書信不斷。孫禮奉命警惕邊疆各大臣一舉一動,隻為報答當年慧眼擢升之恩。
古城西安自古釋名中原興盛之地,為幾代王朝之都。遠有秦漢,近有隋唐。當年西楚霸王火燒幾百裏的阿房宮便在此處。如今雖是州府,且也是人傑地靈,興盛繁榮。多少文人墨客,武俠英雄聚在此地,更是為西安添上一股獨特的色彩。
順城東二十裏處,有一‘盤蛟鎮’,鎮上有一高牆大宅,坐地依山傍水,景色雲翠。門楣頗俱大方,屋舍亦是講究寬廣,相比定是此地大戶人家。
此刻當空層雲疊嶂,皎陽似火,時而被過雲遮麵,頓時天際烏蒙蒙的似要下起雨來,一股南北風呼嘯而起,將東廂房內兩名婦人的嬉笑侃喧陣陣傳向煙坊四裏。
“母親,女兒今日便要帶孩兒回府了,本是說好夫君前來照探二老順帶接迎女兒的,怎都日懸竿後了,卻還未見身影?唉!想必又是勤勉公事,天瑕分身......晨間我己差使隨侍去了城中通傳,再趕輛馬車,待爹爹歸來娘就隨女兒同去州府,女兒好生尋個高明的郎中調理調理您的身子,也勿枉費女兒一片孝心。”
說話的是一位年輕貌美,身著蘇繡綾羅短袿,下係兩片碧紋荷葉裙。頭飾金釵銀珠,鑲嵌於發鬟周圍,左鬢上簪支粉桃鮮花,麵白如玉,柳眉亮睛,櫻唇嬌嫩,氣質高雅,耳垂對金鳳衝霄墜,腳踏海棠捌絲繡履的風韻美豔少婦。
話聲宛輕細柔,體態如柳纖蕩。正逢初秋季節,這少婦通體紗罩,膚勝蔥雪,雍容華貴,飽含靚美。
“嫻英,你已身為人母,萬不可小兒脾氣,莽撞任性。如今可是堂堂巡撫夫人,定要賢良淑德,大方得體,莫要失了身份。為此娘親甚是擔憂,此次進城相病,娘依你便是。自你爹遷居此地,一晃數年,我也不習人多喧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