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檢查了病人的傷口,齊書雁滿意地說:“恢複得挺好,但是,線必須拆掉,不然會影響傷口繼續愈合。”

諾梵低頭看了眼自己身體左側的傷口,有一根指頭那麼長。記得在軍隊醫務所療傷的時候,很多人看著他這個傷口都嘖嘖稱奇,尤其是傷兵,對於他被縫得這麼漂亮的傷口可謂是個個羨慕得要死。

一般傷兵這麼長的傷口,哪個不是被軍醫縫成了蜈蚣,醜陋難看。他這條傷口,針眼都整整齊齊的,而且,一般人會有的針眼紅腫,在他的傷口上並沒有出現。

這樣的情況隻能說明兩件事,一個是,縫合傷口的外科大夫高明,杜絕了傷口初始感染的可能性。第二個是,傷口後期的維護保養做的很好。

齊書雁卻對古代的同行先表示一番感謝,對諾梵說:“要先感激給你傷口定期消毒和包紮的大夫。”

兩名太醫站在邊上聽著,對了下眼神:可以說,齊書雁這話有點出乎他們的意料。

他們來之前,早聽說皇上身邊多了個不得了的紅人神醫。想必這個神醫必然是趾高氣揚的,能多鄙視同行就多鄙視同行,因為都成了皇帝身邊說一不二的紅人了,有皇帝做靠山,想故作謙虛都難。不然怎麼會放出拆線堅持都要自己來這樣的話,還說別人拆不了她的線。

兩個太醫反正聽著這話來這裏的時候是心裏帶了一些氣的,就沒有想到,來到現場一看,這個齊書雁竟是一點架子都沒有。

如今齊書雁再徐徐道來一些他們前所未聞的醫學知識,足讓身為太醫的他們引以汗顏。

齊書雁拿起了剪刀,由於古代沒有鑷子,她用了兩根削了尖頭的竹簽來代替。她小心翼翼給病人的傷口進行拆線的工作。剪掉和摘除所有的線頭,這樣的每一步動作,看似簡單,實則動用了許多有古到今的醫學知識積累。

這點隻有內行人才能看得出來。兩名太醫如今就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的每一個步驟,生怕眨個眼睛都看漏了。

越看下去,兩名太醫心裏越叫震驚,隻差口成圓形狀大呼驚叫。因為從拆線的情況可以倒推出,諾梵這道傷口的縫線方法同樣是十分的講究,是他們身為太醫都從未見過的一種縫傷口方式。所以說,齊書雁之前說的非要自己來拆線,還真不是把自己捧高了誇誇其談,故弄玄虛。人家真是有本事的,光論眼下這道傷口縫線,他們太醫真拆不來。

細心地拆完線,再仔細檢查,不餘下任何線頭在病人表皮傷口中,如此一來,這個拆線工作才算完成了一半。接下來依然是消毒,而且叮囑病人一些注意事項。再來要再定期複查。

齊書雁責無旁貸,一一交代完畢,一點都沒有想到其它。她本就是一名大夫,更以身為大夫為自豪。

兩名太醫在旁從頭看到尾,跟著不由從頭佩服到了腳心裏。如果說,齊書雁拆線的大夫技能足以讓身為同行的他們驚歎的話,齊書雁身為大夫那種作風醫德,才真叫人不知道如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