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名叫淩秋的少年便是那年被曹少吉追殺逼迫跳崖的楊家書童,楊僮。而這皓首老者便是玄香穀第七代穀主沈嘯風,而那長髯老者,自是他同門師弟聶遊塵,他二人與其師妹夏紫幽合稱‘東越三聖手’,乃東越玄香穀的擎天巨柱,一身武學醫道自不在話下,那日聶遊塵帶著弟子洛半夏尋訪奇藥‘血玲珊’時,碰巧遇到落下山崖已奄奄一息的楊僮,聶遊塵醫者仁心,自然不會見死不救,正為他一番施為之時,恰巧樊義父子和杜剛也來尋楊僮屍首。
那日正逢曹少吉欲對樊義樊瑾痛下殺手之時,杜剛忽然趕到,曹少吉知杜剛修為不在自己之下,見勢不可為,隻得逃遁而去,樊瑾父子心懸楊僮,也未追去。他三人念及楊僮忠義之心,不忍讓他暴屍荒野,加上樊瑾包裹也隨之落下,包裹裏的‘千年玄參’乃是三人此行目的所在,自不肯舍棄。便下山來尋。
這一尋便是三日,終於天不負人,隻是待尋到楊僮之時,那玄參已被楊僮當蘿卜吃下肚中。樊義見楊僮半死不活,自知無力救治,聽聞聶遊塵乃玄香穀人,知其那是一個江湖上以醫道聞名的門派,便將楊僮為守護楊府被東廠逼迫拷打的經過敘述一番,並托付聶遊塵醫治。聶遊塵也感此子秉性忠貞,便將楊僮帶回玄香穀,直至今日。
隻是杜剛見失了師父壽禮‘千年玄參’不免有些鬱鬱,還好蛇皮尚在,也勉強可以湊數,聶遊塵聽聞那玄參乃是他們為師父賀壽之物,便將自身攜帶的‘冰玉古蟾’送與三人作為‘追風劍客’莫淩寒的壽禮。要知這‘冰玉古蟾’可是江湖中人人夢寐以求的療傷神物,專治毒傷,即便是吸入毒煙毒粉,用內力無法逼出怯盡之時,也可將餘毒聚於體內某處,再以針刺小孔,用‘冰玉古蟾’盡吸而出。
樊義見多識廣,自知此物貴重,拒不敢收。聶遊塵便道:“你我江湖同道,今後相互提攜自不在話下,我身為醫者,若連一些毒傷也不能治,豈不讓人笑話我玄香穀無能,這‘冰玉古蟾’對我而言,最多是一工具。久聞莫大俠‘追風十三式’獨步江湖,一直無緣得見,今日機緣得知其壽辰,不能拜見,便將這小玩意兒送他老人家作見麵禮,還望樊兄杜兄莫見笑才好。”
樊義道:“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扶風縣遭遇設伏暗殺,被突厥人維尼撒用毒箭射中前胸,維尼撒料其必死,便不再追,豈料第二日,太宗李世民又生龍活虎的出現在長安城,便是這‘冰玉古蟾’之功。李世民死後便將這古蟾作陪葬之物,長眠於地下,卻不知怎地到了聶兄手上?”
聶遊塵大笑一聲道:“說起這事也是機緣,你可知江湖上有一秒賊,喚著‘三手神仙’成不空,這古蟾便是他送與我的,當時他被仇家重傷,眼見不能活了,恰巧被我遇著,便出手救他一命,他感恩之下便將這古蟾送我作謝,想必這隻古蟾便是他從皇陵盜出的罷。”
樊瑾沒聽過成不空名號,隻道:“這人既然叫‘三手神仙’,神仙的第三隻手,想必也沒什麼他偷不來的啦。”聶遊塵又正色道:“這楊僮傷的甚重,非我狂言,要治好這孩子,江湖上隻怕非我玄香穀不可,樊兄若無他意,今後我便將他帶回好生醫治,之後收為弟子。想想現下用一小小古蟾,便換回一名徒弟,這買賣也太過劃算。樊兄再過推辭,到顯得在下誠意不足了。”
樊義心知他此言非虛,又見其誠意十足,倒也無話可說,隻是這‘冰玉古蟾’太過貴重,不敢有失,一番謝過之後,便和樊瑾杜剛回山不提。
楊僮被帶回玄香穀後,終日昏迷不醒,聶遊塵邀得師兄,聯手將他救醒之時,已是一月之後,當時漸入初冬,雖說玄香穀四季變換不大,但也微有些許涼意。楊僮醒來之時,身子雖冷,心裏卻暖。他知自己這次死裏逃生,全是聶遊塵心生慈悲,心裏對他感恩戴德自不必言。
心想,那曹少吉見自己跌下山崖,必然斷定自己活不成了,他斷了線索,短時間也無法再找楊家麻煩,至於今後如何,卻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隻是楊僮這個名字今後隻怕是不能再用了。
他原本姓冷,小時候父親曾對他說過家譜來曆,乃是西漢末時駟望忠侯冷廣的後人,冷廣死後,其子冷何齊承襲,到新莽時失去爵位,子孫便在陝西散居。祖父冷謙曾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兵,年過百歲,早年遺下一子,便是父親。
隻是父親從不對他細說此中經過,再加他那時年幼,也未掛懷。現在想來,對自己父親卻是知之甚少。冷淩秋三字乃是父親從‘冷若淩霜淒似秋’之中提取而來。現下回歸本名,念及父母及楊家,心中難免又是一陣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