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日軍發動了第三次總攻衡陽城。
在衡陽久攻不下,驚動了日本天皇和日軍大本營,在日-本中國派遣軍嚴厲斥責下,橫山勇又調派了58師團、13師團二個主力師團,增援68、116師團。
這時,在衡陽守城的中國第十軍的有生力量,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輕傷員、馬夫、夥夫統統上了火線。
日軍合四個師團之力,對衡陽進行了第三次總攻,最後的血戰到來了,第十軍傷員已過8000人。
部下向軍長方先覺提出了突圍的建議,方軍長拒絕了,他說:”我們突圍出去了,剩下這8000傷兵怎麼辦,你們忍心丟下他們,讓日-本鬼子屠殺?死,我們死在一塊,要自殺殉國,我先動手!”……
衡陽中國守軍第十軍與下屬各部的通訊聯絡電話線,都被日軍飛機、重炮炸斷,已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各部處於各自為戰狀態,衡陽的陷落己是時間問題了。
第十軍的軍長方先覺,向軍委會發出了“來生再見”的最後一電,然後準備拔槍自戕,一旁的副官眼明手快,將手槍擊落,槍響未擊中方先覺。
這時,第三師師長周慶祥進來報告說:“軍長,我已以你名義,下令掛白旗了!”
方先覺對援軍遲遲不到,讓第十軍孤軍血戰,已心存不滿,經反複考慮說”那隻有這樣了,不是我們對不起國家,是國家對不起我們。不是我們不要國家,是國家不要我們。”
命參謀長起草了投降條件:“1.保證官兵生命安全;2.收容治療傷兵,鄭重埋葬陣亡官兵;3.第十軍保留建製,不出衡陽,就地駐防。”
當晚,方先覺與日軍68師團長堤三樹男正式談判,日方向第十軍的頑強戰鬥意誌表示敬意,並完全同意所有的條件。
日軍進駐衡陽城……
曆時47天的衡陽之戰,落下了帷幕……
其實,在衡陽會戰後期,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也急掉所有可用之兵,馳援危在旦夕的衡陽城,第48師第142團駐廣西全縣界首的戰車第3營,奉命派遣一個加強排,駕駛6輛蘇聯製T-26B輕型坦克,同陸軍第46軍新編第19師(師長羅活),在一個野戰炮營的支援下,沿湘桂鐵路向東北方向的衡陽馳援。
起初,這支來援的國軍部隊,在T-26B輕型坦克掩護下,步兵一路突進,一鼓作氣拿下了沿路的所有日軍防守陣地,推進到了三塘地區,但此後,被日軍受阻,而無法前進,援救衡陽的計劃失敗……
第十軍以孤軍抵抗日軍四個師團的圍攻,堅持了長達47天之久,軍委會戰前的命令隻須守住衡陽10天至15天,某種意義上來講,方先覺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衡陽的陷落,非戰之罪。
在衡陽大戰期間,第十軍未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和糧彈補充,日軍第一次總攻後,第十軍炮兵的炮彈己基本耗盡……
華勝利在得了中日衡陽大戰的結果後,他縱觀抗戰史,從淞滬會戰開始,中國軍隊與日軍的大規模會戰,都是我眾敵寡,無論勝負,中國軍隊的傷亡都大於日軍。
比如南京保衛戰,中國守軍16萬,日軍二個師團5萬多人,隻打了一周,國軍就棄守了……
而國軍的第十軍在日軍兵力、火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殺傷了超過國軍總兵力的日軍,並堅守孤城達47天。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華勝利覺得,國軍的第十軍方先覺軍長,在最後的時刻,率領殘部與日軍談判,放棄了堅守47天的衡陽城,這是他的功虧一簣,未競全功,方先覺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惟欠一死”,就可名載史冊,成為萬世敬仰的抗日的民族英雄了!
華勝利通過腦中的曆史記憶,想起了他所了解到的,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因投降了日軍獻出了衡陽城,他後來始終沒有得到過重用,也始終沒有機會再與日寇作戰,沒有一雪前恥的機會了……
衡陽城失守的兩天後,華勝利得到了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