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4月(明治38年),日俄戰爭已勝負分明,日軍在奪取了奉天會戰的勝利後,俄國已成強弩之末。從日俄戰場返回日本後,東條英機重又回到陸軍第3師團。
1915年(大正4年),東條英機從日本陸軍大學第27期畢業時,已經31歲,距離他走出陸軍士官學校整整10年。
東條英機畢業後,作為精英分子的一部分,東條進入了陸軍省實習,接著外放任日本駐德國大使館武官,正好碰上裕仁皇太子遊曆歐洲,接見駐歐洲各地日本武官。當時的東條英機與其它的日本武官們,向裕仁皇太子發誓永遠效忠……
回國後東條又先後當過陸軍大學的教官、陸軍省軍務局參謀等職,在軍隊中秘密發展橫向聯絡。
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聯隊聯隊長。
1931年8月任參謀本部整備局動員課大佐課長,“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各政黨對軍部所持放任態度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係”。
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
1934年3月,東條英機在軍事調查部長的位置隻坐了四個月,便被調到陸軍士官學校,隨後又先後任職於步兵第24旅團和第12師團司令部。
日本陸軍部人事局長後宮淳,是東條英機在陸軍幼年學校時代的校友。
1935年9月,後宮淳力薦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而東條英機正是以此為跳板開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權力中心的衝擊。
東條英機所任憲兵司令官一職,按照規定同時兼任日本駐滿行政事務局長的要職。
東條英機到任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植自己的黨羽。在此之前,關東軍憲兵隊僅僅是一個編製僅200人左右的隊伍。這點微不足道的力量,當然無法滿足東條英機的需要。於是他迅速從日本本土、台灣以及朝鮮等地調集了一批得力幹將,並為他們在憲兵隊裏安排要職,在短時間內培植了對其忠心耿耿的親信。
1936年10月1日,東條英機親率日本軍事顧問團數十人,總計出動偽滿11個旅,約25000人。對東邊道的抗日武裝實施大討伐……
直到1937年3月26日,在通化、輯安、臨江交界處的老虎頂子上,王鳳閣率領抗日救國軍與敵人展開了15個小時的激戰,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被敵軍俘虜。東邊道的“獨立大討伐”,使東條英機一夜成名。東條英機踩著成千上萬抗日將士和無辜百姓的累累白骨,走上關東軍參謀長的權力高位!
東條英機已經再也抑製不住其勃勃野心了……
東條英機準備謀化著全麵侵華了……
在黑龍江省東北進行抗日活動的華勝利,也‘預感’到這一年,將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