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尾聲(1 / 1)

二十一 尾聲

這一年入冬以後,年事已高、恪盡侯伯職守的重耳被一場大病擊倒。已經掌管君主實權的太子姬,單獨一人來到病榻前問政。

姬問:“目前新鄭解圍,衛君複辟,今後我們如何對待這兩個國家?”

“逐步蠶食。”

姬問:“秦國與我國相距最近、山水相連,世代姻緣,但利害相悖。它要東進中原,我國首當其衝。晉、秦衝突,遲早爆發,我們總不能一味妥協吧!”

“我受秦公大恩,理當報答。至於你們下輩人,隻能審時度勢,趨利避害,自行決斷。”

姬說:“今年春天,我們與楚國建立正常交往。但我總覺得,楚國始終是我們稱霸中原的主要對手。今後侯伯之責,恐怕主要是阻止楚國對中原的侵犯!”

重耳點了點頭。

姬說:“眼下,父君病重,國家之政、侯伯之職壓在孩兒一人身上,室內兄弟年幼,朝堂眾卿掌權,我感到獨木難支。可否從狄國把伯鰷、叔劉兄弟請回,替我分擔些國事?”

重耳搖一搖頭說:“‘無公族’是晉國獨有、諸侯皆無的家規族律,它對厘清族室,整飭內部很有成效。但今後不可再用非趕即殺的辦法。公子成年之後,派往諸侯各國,友好之邦即為使臣,敵對之國即為人質,需要之時即行召回。”

姬聽後點點頭,又問:“晉國官署設置也與他國不同。我們實行元帥主政,眾卿分權。掌管社稷者,名為君主,實則官僚。而其他諸侯,大多仍然因襲以血緣遠近為準則的封建之製。為此人們多有議論。”

重耳說:“治理國家需要人才,視野越廣,人才越眾。家族之內固有人才,家族之外的異姓之中人才更多,諸侯各國更是人才濟濟。因此,舉賢授能的君主官僚,應該優於血緣世襲的封建。五年來,晉國的興旺發達就是明證。”

“國家強盛,百姓受益,這固然無可置疑。但久而久之,我們晉國的姬姓江山,會不會大權旁落,為外姓旁人掌管?”

重耳沉思一會兒,說:“會。你看,姒姓夏王朝,落入子姓商人之手;子姓商王朝,又落入姬姓周人之手;現今,周王室屬下的諸侯,包括齊、秦、楚等強大之國,約有一半為異姓外人所掌管。常言道,花無百日紅,人無百年齡,國無百代興。改朝換代,也是天意使然,世人無能為力。君王中的強者,隻能在自己任期之內駕馭群臣,有所作為。我盼望我們晉國姬氏的家族之中,多出幾個這樣的人才。”

太子還想問些其他事情,晉公對他說:“你下去吧。我累了,要歇息一會兒。”

這一年,公元前六二八年,中曆紀元癸巳年,周襄王二十五年,冬季,臘月初九日,晉公姬重耳在絳城逝世,終年七十一歲,諡號晉文公。

2005年—2007年6月18日草於

雲多壽—心遠齋

2012年11月29日定稿於容膝居